字好书
花非花·花非花

《花非花·花非花》

时间: 2025-04-25 01:52:07

诗句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52:07

原文展示:

花非花·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似花非花、似雾非雾的朦胧情感。夜深时,花似乎盛开,而天亮时又悄然消逝。它的来临如同春天的梦境,短暂而美好;而它的离去又如晨曦中的云彩,难以寻觅。

注释:

  • 花非花:不是花,但又似乎是花,表达一种模糊的状态。
  • 雾非雾:不是雾,但又似乎是雾,进一步强调了朦胧的感觉。
  • 夜半来:夜深时来临。
  • 天明去:天亮时离去。
  • 来如春梦不多时:来得像春天的梦,转瞬即逝。
  • 去似朝云无觅处:去得像早晨的云,无法寻找。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春梦”和“朝云”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以表达短暂的美好和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倡导平易近人的诗风,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他在长安任职之时,可能是在某个夜晚,因思念或感慨而生出的灵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花非花》是一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透过“花”和“雾”的对比,白居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夜半来,天明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瞬间的追求与无奈。春梦和朝云的意象,既传达了短暂与虚幻的感受,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整首诗在语言上虽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令人在品味时不禁深思。白居易的这一作品,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非花”:引入主题,提出一种模糊的状态。
    • “雾非雾”:进一步强调不确定性和朦胧感。
    • “夜半来,天明去”:描绘花的来临和离去的短暂性。
    • “来如春梦不多时”:用春梦的短暂来比喻花的来临,强化无常感。
    • “去似朝云无觅处”:用晨曦的云彩隐喻花的离去,难以寻觅,感叹其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梦”和“朝云”来形象地表达短暂和无常。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和“雾”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爱情与希望。
  • :象征迷茫与不确定。
  • :象征静谧、等待与思考。
  • :象征新生、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非花”中“非”的意思是: A. 不是
    B. 是
    C. 可能
    D. 以上都对

  2. 诗中“来如春梦”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春天的美丽
    B. 短暂与虚幻
    C. 对梦的追求
    D. 花的芬芳

  3. 诗中“去似朝云”暗示了什么? A. 美好的事物难以捉摸
    B. 朝云的变化
    C. 生活的单调
    D. 白天的来临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花非花》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短暂美好事物的感怀,但白居易更侧重于无常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唐诗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翠峰寺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 其三 新凉夜坐 峨眉县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秀州门外泊舟 寄题汉中新作南楼二首 清江道中橘园甚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导译 抛弃 皮字旁的字 冲犯 耂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使心憋气 郤诜丹桂 食亲财黑 鳥字旁的字 誓不罢休 轻动远举 冶容诲淫 隐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