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4:28
《雪中即事答微之》
作者:白居易
连夜江云黄惨澹,
平明山雪白模糊。
银河沙涨三千里,
梅岭花排一万株。
北市风生飘散面,
东楼日出照凝酥。
谁家高士关门户,
何处行人失道途。
舞鹤庭前毛稍定,
捣衣砧上练新铺。
戏团稚女呵红手,
愁坐衰翁对白须。
压瘴一州除疾苦,
呈丰万井尽欢娱。
润含玉德怀君子,
寒助霜威忆大夫。
莫道烟波一水隔,
何妨气候两乡殊。
越中地暖多成雨,
还有瑶台琼树无。
连夜的江上,云色惨淡,
清晨的山上,雪色模糊。
银河在沙滩上涨起三千里,
梅岭上的花朵开满一万株。
北市的风吹拂,面粉飘散,
东楼的日出,照耀着凝固的酥。
哪个高士关上了门户,
何处的行人迷失了方向?
舞鹤在庭前毛羽渐定,
捣衣的砧上练新的布料。
戏团的小女孩呵着红手,
愁苦的老翁坐着,白须落满。
压瘴之气让一州百姓除去疾苦,
丰收时节让万井尽享欢乐。
润泽的德行怀念君子,
寒冷中霜威让人忆起大夫。
莫要说烟波隔水相望,
何妨气候不同乡土差异。
越中的土地温暖多雨,
还有瑶台琼树屹立于世。
诗中提到的“高士”可能指的是古代隐士或道士,体现出诗人对高洁人品的向往与尊敬。梅花则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代表着不畏严寒的精神。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生活之际,诗中既有对雪中景色的感悟,也流露出对社会人情的关怀,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此诗通过描绘雪中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的“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描绘了雪夜的宁静和朦胧,带有一种悲凉的情绪。接着通过“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将自然景观与春天的希望相结合,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诗中又描绘了北市的热闹和东楼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中间部分的“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则表现了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温暖与生机。最后几句则是对人情的思考和对不同地域气候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充分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人文关怀诗人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诗词测试题: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哪类人?
“连夜江云黄惨澹”中“惨澹”指的是什么状态?
诗歌中提到的“梅岭花排一万株”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与杜甫《春望》均表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白居易的诗更倾向于描写细腻的生活场景,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