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8:06
临江仙(成都西园)
作者: 范梦龙 〔宋代〕
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
阳和先到锦官城。
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
人在高楼横怨管,寄将陇客新声。
西园下晚看飞琼。
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
试问前村深雪之中,小梅花还未开放,云英花也还在沉睡。
春回大地,阳光早已温暖了锦官城。
南边的梅枝初现粉色花蕾,东阁传来阵阵清香。
人们在高楼上怨声载道,寄托着对远方客人的思念新曲。
在西园下傍晚时分看那飞舞的雪花。
春风催促着结子,金鼎静待着调羹的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梦龙(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梦龙,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身处成都西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于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江仙(成都西园)》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开篇以“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引入,诗人用疑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期盼和渴望的情绪。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锦官城,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描绘出梅花的初放和东阁传来的清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诗人在这里不仅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后半部分,诗人将视角转向高楼之上的人,表达了他们的怨恨与思念,这种情感在春光明媚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最后,诗人以“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结束,展现了春天带来的丰收和美好的生活期待,给人以希望与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生动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
诗人发问,前村的雪还很厚,梅花尚未开放,暗示春天尚未完全来临。
阳和先到锦官城。
春天的温暖已提前到达成都,说明大自然的变化。
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
南边的梅枝已经开始吐露花蕾,东阁传来淡淡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人在高楼横怨管,寄将陇客新声。
高楼上的人发出怨恨的声音,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思念,情感复杂。
西园下晚看飞琼。
傍晚在西园下观赏飞舞的雪花,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
春风催促着植物开花结果,象征着丰收的期待,金鼎则暗示着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人们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与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试问前村深雪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盼春天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生活的厌倦
“金鼎待调羹”中的“金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生活的期待
C. 传统文化
诗人通过高楼上的人们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远方客人的思念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与《临江仙》皆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但杜甫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范梦龙的诗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