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53
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才消一句诗。
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
荷香浥露侵衣润,松影和风傍枕移。
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
争名利又何必去搜寻奇特的事物,真正不朽的只是那一句诗句。
我不甘于屈辱,英气仍然受到阻碍,但仍有明白人知晓我的志向。
荷花的香气和露水浸润着衣衫,松树的影子在和风中移动,靠在我的枕边。
我只愿与这尘世外的境界共同栖息,无妨也爱恋这美好的文人时代。
司空图(约837-908年),唐代著名诗人、文人,字子高,号云溪。其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亡,作品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擅长于古诗和词,诗风清新、典雅。
《争名》写于唐代,正值文人争名逐利的时代,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名利的看法,对真正文学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理想的坚持。
《争名》以简练的笔触探讨了名声与真正价值的关系。开篇即以“争名岂在更搜奇”引入,表明了诗人对追求名声的反思,认为真正的艺术和价值在于“句诗”,即在于作品的内容和深度,而非表面的奇特与新颖。这一观点在诗中反复回响,诗人强调了内在的修养和气质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以“穷辱未甘英气阻”表达了对屈辱的反抗,尽管处于不利境地,仍然不屈从于环境的压制。这种气节使得诗人显得更加高尚,而“乖疏还有正人知”的句子则传达出一种希望,即使在世俗的纷扰中,依然有人能理解和欣赏真才实学。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如“荷香浥露”和“松影和风”,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明他愿意远离尘世的纷争,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以“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总结,表明了对美好文人时代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真正文学价值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高尚,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争名》中的“争名”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荷香”象征什么?
诗人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