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0:39
梅花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梅花首先迎来了春天的色彩,和杏花的红色无法相提并论。淡淡的香气从山涧传来,稀疏的寒影靠近房屋的窗棂。整枝梅花恨不得被折断,怨恨着邻家姑娘,短笛横吹着音符,令人想起楚地的少年。花瓣飘落,谁又将它呵护在鬓边,残留的花蕊如金粟般在眉间停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正值春天,正是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的体现。梅花在当时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梅花》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就以“已先群木得春色”引入,表达梅花早早迎来了春的气息,突显了其在百花之中独有的先知地位。梅花的香气远飘,给人一种幽静而又清新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孤傲与坚韧。
接下来的句子“全枝恶折憎邻女”,则转入一种感伤的情绪,似乎在表达对邻家女子的微微怨恨,隐约透出一种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短笛的声音增添了诗的音乐感,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提到坠落的花瓣与残蕊,既是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也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对梅花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及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感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花的高洁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开头提到的“春色”是由哪种花最早迎来的?
“全枝恶折憎邻女”中的“恶折”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短笛”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