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9:41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
手取眼不顾,情知獭未如。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
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楚地的孩子能在水边捕鱼,
他就住在水边。
他手里抓住鱼,却不顾眼前,
心里知道水獺比他还厉害。
在他鬓发上漂浮着水草,
点点绿意很是显眼。
既然已经提着鱼,不想再理会,
回家时也不要再去找水渠里的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獺”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水边的生物,表明自然环境的生动与丰富。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楚童》创作于梅尧臣的家乡,反映了他对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一个捕鱼的孩子,表现出对纯真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楚童》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生活的诗,诗中的孩子以捕鱼为乐,展现了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开头两句简单而直接,交代了楚童捕鱼的场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下来的“手取眼不顾,情知獺未如”则暗示了孩子的天真与无知,他虽然在捕鱼,却没有意识到水獺的捕食能力更强,反映了一种单纯的生活态度。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孩子在捕鱼过程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鬓发上的浮萍草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知。最后两句“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则表达了孩子们对于捕鱼成果的珍惜,却又不愿再去追逐更多,表现了一种心态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
描述了楚地的孩子能捕鱼,居住在水边,直接描绘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手取眼不顾,情知獺未如。
孩子抓鱼时心无旁骛,隐含对水獺捕食能力的无知,表现了孩子的天真。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
描述孩子鬓发上浮萍的景象,色彩丰富,展现自然的生命力。
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孩子提着捕到的鱼,表示对成果的珍惜,但不再追逐更多,体现心态的满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简单快乐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乡土情怀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楚童”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孩子?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诗中提到的“獺”是什么动物?
A. 鱼 B. 鸟 C. 水獺 D. 虎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梅尧臣的《楚童》更加突出儿童的天真与自然的亲密,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这两首诗在表现自然和人情的方式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