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9:21
哭笑鸟
作者: 梅尧臣
日月转入地,星辰蔽重云。
夜色晦若漆,怪禽巢未焚。
其音哭且笑,哀乐讵能分。
方哭且笑时,曾莫有以群。
哭为何所悲,笑为何所闻。
了不预人事,吉凶谁复云。
太阳和月亮转向地平线,星星被浓厚的云层遮蔽。
夜色如同漆黑,奇怪的鸟儿巢穴却未被焚烧。
它的声音时而哭泣,时而欢笑,悲哀和快乐又怎么能分得清呢?
正哭正笑的时刻,曾经没有一个同伴在旁。
哭泣究竟为何而悲,欢笑又是为了什么呢?
它完全不关心人世间的事情,吉凶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子云,号香岩,宋代诗人,以咏物和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对社会与自然的观察深入细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哭笑鸟”的形象,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
《哭笑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用“哭笑鸟”这一形象,展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复杂。诗的开头以宏观的天象描绘,引入了自然界的变化,接着通过“怪禽”这一意象,引发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其音哭且笑”,揭示了生命的双重性,悲与欢并存,且常常难以分辨。梅尧臣通过对鸟叫声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情感困境。诗的最后几句,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鸟儿对人间的吉凶完全不关心,这不仅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深思。整体而言,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鸟类以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对仗工整,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怪禽”,其象征的是什么?
A. 孤独
B. 幸福
C. 繁荣
答案:A
诗中“哭且笑”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复杂
C. 绝望
答案:B
“了不预人事”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人生的无常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哭笑鸟》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但梅尧臣更为内省,李白则更为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沉思细腻,后者则激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