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59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犹记寻梅负酒瓢,
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
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
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
不忍攀枝更折条。
我仍然记得那次寻找梅花,肩上扛着酒壶,当时我们宾主之间的风采正如盛开的花朵。
通宵畅饮,蜡烛燃烧得如银光闪烁,直到清晨,催促着花儿绽放,唤醒了悠扬的箫声。
如今美丽的梅花已经无人共赏,只有那位戴着花的老翁在岁月中独自感伤。
再次来到这里,只有新开的小梅花,无法忍心去攀折它的枝条。
刘克庄,字景庄,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雄浑高远,作品多涉及山水、梅花等自然题材。他对梅花的热爱在其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写于二月十八日,作者经过梅庵,回忆往昔与朋友共赏梅花的情景,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此诗通过对梅花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犹记寻梅负酒瓢”,生动地描绘了与朋友一同追寻梅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通宵纵饮烧银烛”,则通过通宵达旦的聚会,表现出当时的热闹与欢愉。接下来的“摘艳人亡谁共赏”则转向伤感,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追忆,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
最后两句“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则是诗人对新梅花的感叹,虽然梅花依旧在开,但已无昔日的友人共享。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乡愁与对过去的怀念,表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
刘克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犹记寻梅负酒瓢”中的“负”是什么意思?
诗中“戴花翁”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王安石《梅花》与刘克庄的《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的梅花更强调梅花的顽强与坚韧,而刘克庄则侧重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人事的变迁。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