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时间: 2025-05-04 01:05:59

诗句

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59

原文展示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犹记寻梅负酒瓢,
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
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
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
不忍攀枝更折条。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记得那次寻找梅花,肩上扛着酒壶,当时我们宾主之间的风采正如盛开的花朵。
通宵畅饮,蜡烛燃烧得如银光闪烁,直到清晨,催促着花儿绽放,唤醒了悠扬的箫声。
如今美丽的梅花已经无人共赏,只有那位戴着花的老翁在岁月中独自感伤。
再次来到这里,只有新开的小梅花,无法忍心去攀折它的枝条。

注释

  • 犹记:仍然记得。
  • 负酒瓢:肩上扛着酒壶。
  • 宾主:客人和主人。
  • 丰标:形容气宇轩昂,风采卓然。
  • 通宵:整夜。
  • 烧银烛:指点燃的蜡烛,形容光亮。
  • 搀早催开:帮助花儿在清晨绽放。
  • 唤玉箫:呼唤箫声,象征音乐的优美。
  • 摘艳:采摘美丽的花朵。
  • 人亡:指朋友已故。
  • 戴花翁:指年长的老者,象征怀旧。
  • 新华表:新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庄,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雄浑高远,作品多涉及山水、梅花等自然题材。他对梅花的热爱在其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二月十八日,作者经过梅庵,回忆往昔与朋友共赏梅花的情景,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梅花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犹记寻梅负酒瓢”,生动地描绘了与朋友一同追寻梅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通宵纵饮烧银烛”,则通过通宵达旦的聚会,表现出当时的热闹与欢愉。接下来的“摘艳人亡谁共赏”则转向伤感,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追忆,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

最后两句“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则是诗人对新梅花的感叹,虽然梅花依旧在开,但已无昔日的友人共享。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乡愁与对过去的怀念,表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犹记寻梅负酒瓢:诗人仍旧记得那次追寻梅花时,肩上扛着酒壶,暗示着那次的欢愉与洒脱。
  2. 当时宾主正丰标:当时的宾主气宇轩昂,显示出当时的热闹场景。
  3. 通宵纵饮烧银烛:通宵达旦地饮酒,蜡烛闪烁,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4. 搀早催开唤玉箫:早晨催促花儿开放,唤醒悠扬的箫声,象征轻柔的音乐。
  5. 摘艳人亡谁共赏:美丽的梅花无人共赏,暗示着朋友的离去。
  6. 戴花翁在老无憀:戴花的老者在感叹青春已逝,表达孤独感。
  7. 重来只是新华表:再次来到梅庵,看到的新花,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
  8. 不忍攀枝更折条:不忍心去攀折梅枝,象征对生命与美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烧银烛”形象地表达了烛光的明亮。
  • 拟人:将花的开放与人类的情感连接,表现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
  • 对仗:如“摘艳人亡”和“戴花翁在老无憀”,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与孤独的情感相连。
  • :代表欢聚与友谊,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老翁: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犹记寻梅负酒瓢”中的“负”是什么意思?

    • A. 负担
    • B. 反对
    • C. 负心
    • D. 负气
  3. 诗中“戴花翁”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年轻人
    • B. 中年人
    • C. 年长者
    • D. 小孩

答案:

  1. B. 宋代
  2. A. 负担
  3. C. 年长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梅花》与刘克庄的《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的梅花更强调梅花的顽强与坚韧,而刘克庄则侧重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人事的变迁。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雨漫赋 梅 其二 翠楼怨 泛东海歌 剑歌 红毛刀歌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 去常德州中感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起躡 樵苏后爨 圣像 直谏 依草附木 麥字旁的字 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惟一惟精 切齿嚼牙 一波三折 宸舆 犬马齿索 手字旁的字 包含王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