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8:03
一出江城百感生,
论交谁可并汪伦?
多情不若堤边柳,
犹是依依远送人。
一旦走出江城,心中感慨万千。
谈友情时,谁能与汪伦相提并论?
多情的人不如河堤旁的柳树,
依然是那样依依不舍地送走远行的人。
秋瑾(1875年-1907年),字佩兰,号璇圭,浙江温州人,清末女权运动先驱、诗人、革命家。她在文学上才华出众,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此诗写于秋瑾离开常德时,表达了她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深刻反映了她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常德州中感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切感怀和对离别的无奈。首句“一出江城百感生”开篇便引入情感的波澜,诗人走出熟悉的江城,心中涌起千般感慨,显示了她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提到汪伦,表达了对深厚友情的追忆与赞美,汪伦与李白的友谊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参照,突显了她对友情的渴望与珍视。
诗中“多情不若堤边柳”,以柳树作比,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象征着温柔而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她对离别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犹是依依远送人”,将离别的情景推向高潮,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情感真挚而动人,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秋瑾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对江城的眷恋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思念。
诗中提到的“汪伦”是谁?
诗中“多情不若堤边柳”中柳树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