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尧夫首尾吟

《和尧夫首尾吟》

时间: 2025-04-26 21:15:27

诗句

尧夫非是爱吟诗,安乐窝中无所为。

古道白头无处用,今时青眼几人知。

嵩山洛水长相见,秋月春风不失期。

筋力虽衰才思壮,递年比较未尝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5:27

和尧夫首尾吟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尧夫非是爱吟诗,
安乐窝中无所为。
古道白头无处用,
今时青眼几人知。
嵩山洛水长相见,
秋月春风不失期。
筋力虽衰才思壮,
递年比较未尝亏。


白话文翻译:

这位尧夫并不是特别爱吟诗,只是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无所事事。年老的道理和智慧已无处施展,如今能被人理解的又有几个呢?嵩山和洛水常常相见,秋月和春风也总是按时而至。尽管我的筋骨逐渐衰弱,但才思依然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没有减损。


注释:

  • 尧夫: 这里指代某位年长者,可能是对古代贤者尧的引申。
  • 白头: 指年老,常用来形容衰老的状态。
  • 青眼: 这里指年轻人的眼光或理解。
  • 嵩山洛水: 嵩山和洛水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标志,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和恒久的友谊。
  • 筋力: 代表身体的力量。
  • 才思: 指人的智慧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其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注重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司马光在晚年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他通过对尧夫的描绘,表达了对年老后智慧与能力不被重视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和尧夫首尾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尧夫的身份,表现了人到晚年时的无奈与孤独。诗的开头便明确了尧夫的心态,他并不是因为热爱吟诗而吟唱,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到无所事事,这种状态反映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接着,诗人提到“古道白头无处用,今时青眼几人知”,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年轻人对古老智慧的轻视,使得年长者倍感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嵩山洛水长相见,秋月春风不失期”,则用自然的恒常与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暗示尽管年老但自然的美好依然存在。最后一句“筋力虽衰才思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尽管身体逐渐衰弱,但他的才思却依然旺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年老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司马光作为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夫非是爱吟诗,

    • 直白地说明尧夫的身份及其吟诗的动机,并非出于热爱。
  2. 安乐窝中无所为。

    • 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暗示内心的空虚。
  3. 古道白头无处用,

    • 表达了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中的无用感。
  4. 今时青眼几人知。

    • 反映出年轻人对老年智慧的冷漠与无知。
  5. 嵩山洛水长相见,

    • 使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恒久的友谊与情感。
  6. 秋月春风不失期。

    • 表达自然规律的美好与生命的循环。
  7. 筋力虽衰才思壮,

    • 强调尽管身体衰弱,但才智依然旺盛。
  8. 递年比较未尝亏。

    • 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智慧并未减少。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形成了若干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嵩山和洛水象征着恒久的友情与自然之美。
  • 反语: 通过对年长者处境的描绘,反映出社会对老年智慧的忽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年长者内心的失落与坚韧,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智慧的珍视,强调即便在衰老中,思想与智慧仍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尧夫: 代表智慧与道德的象征。
  2. 白头: 代表年老与衰退。
  3. 青眼: 代表年轻人的视角与态度。
  4. 嵩山、洛水: 代表自然的永恒和友谊的持久。
  5. 秋月春风: 代表自然的规律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尧夫在诗中被描述为: A. 热爱吟诗的人
    B. 在安乐窝中无所事事的人
    C. 青年才俊

  2. 诗中提到的“嵩山洛水”象征什么? A. 年轻人的态度
    B. 自然的美好与永恒的友谊
    C. 失落的智慧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身体的衰弱
    B. 才思的旺盛与未减
    C. 对年轻人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王之涣
  2.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和尧夫首尾吟》
    二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和尧夫首尾吟》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智慧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相关研究资料
  • 司马光的生平与影响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遣怀二首 其一 题小山水景(二首) 郑元明高启文携友人所画谷口图访予湖山未几 春游(三首) 夏日园中清暑(二首) 儿牧牛 画堂春 忆秦 短歌行 其二 短歌行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魚字旁的字 纵体 存亡继绝 草田 下夜 包含俸的词语有哪些 飞针走线 身字旁的字 左右两难 曲贷 细菌战 叠石为山 卤字旁的字 鹰飞鱼跃 齊字旁的字 包含像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