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5:42
县郭遥相望,脩篁百亩馀。
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
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这首诗描绘了远望县城的情景,青翠的竹林延绵百亩,林间潺潺的清水流过,门外传来太行山上的车声。道路通达而适宜,身心闲适与世隔绝。什么时候才能驾车出游,去采摘蕨菜、钓取肥美的鱼呢?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在政治上以刚直著称,对当时的腐败现象进行批评。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写于司马光晚年,他在政治上逐渐隐退,转向田园生活。济源是他的友人傅钦之的别业,反映了他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济源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尘嚣的疏离。开头两句中,遥远的县郭和茂密的竹林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接着,诗人描写了清澈的水流与太行山上的车声,形成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在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远离世俗的喧嚣,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最后一句“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体现了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脩篁”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荷花
D. 柳树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活动来接近自然?
A. 观星
B. 采蕨钓鱼
C. 读书
D. 绘画
诗中“身闲与世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忙碌
D. 快乐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隐逸思想,但更加强调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描写自然壮丽,展现出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