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6:36
未塞豪人夺,何言公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佗日富民侯。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没有被豪强夺去,怎么能谈论公赋的征收呢?皇帝虽然心怀怜悯,但贫苦的百姓依然愁苦无比。做官的虽然获得了丰厚的俸禄,但没有人能够体验到这种忧虑。你知道你在公府任职,哪一天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呢?
本诗中提到的“豪人夺”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权贵对普通百姓的压迫现象,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穷苦民众的关心与怜悯。诗中“皇心虽恻隐”则暗示了即使皇帝心中有所怜悯,但实际情况并未改善,百姓的苦难仍旧无解。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著称,被视为史学大家。司马光的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批判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加大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描写农家生活,抨击豪强对农民的压迫,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田家》描绘了农民在豪强压迫下的苦境,诗人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首句“未塞豪人夺”直接点出豪强对土地的侵占,表明即使没有被掠夺,百姓的生活依然不易。接下来的“何言公赋收”则引出了对征税问题的思考,暗示即使征税是国家的必要之举,但在现实中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皇心虽恻隐”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微妙态度。虽然皇帝有怜悯之心,但这种关怀并未转化为实际的救助,反而显得更加无力。“蓬户或焦愁”进一步描绘了贫苦农家的生活状态,蓬户象征着贫穷与困苦,焦愁则是对未来的无奈和恐惧。
最后两句“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则对官员的生活进行反思,指出虽然他们拥有丰厚的薪酬,但对百姓的苦难却无能为力,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无奈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对国家体制的质疑。诗人在这里不仅关注个体的痛苦,更关注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豪人”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权贵或富有的人
C. 农民
“皇心虽恻隐”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皇帝对百姓的完全忽视
B. 皇帝虽有怜悯但无力改变现状
C. 皇帝对百姓的全面关怀
诗中“为吏空多禄”的意思是:
A. 官员很穷
B. 官员的收入很高但对百姓的苦难无能为力
C. 官员的生活非常幸福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