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时间: 2025-04-26 19:51:49

诗句

琅菜来从若木边,非膏非沐绿宛延。

玉盘委积羞嘉客,不是陶家无馔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49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琅菜来从若木边,
非膏非沐绿宛延。
玉盘委积羞嘉客,
不是陶家无馔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从若木旁生长的琅菜,虽不是用油脂或香料烹制,却仍然显得鲜绿清新。玉盘上堆满了菜肴,令人感到羞愧,来访的客人多么丰盛的款待,而陶渊明的家中却并不缺少美食。

注释:

  • 琅菜:一种野菜,色泽鲜亮,亦有清香。
  • 若木:一种树木,常用作自然的背景。
  • 非膏非沐:不是用油脂或香料调味,表达自然之美。
  • 玉盘:象征美味佳肴的盛器。
  • 陶家:指陶渊明,隐居生活的代表,强调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历史的教训应为治国理政的指南。风格上,司马光的诗多注重内涵和情感,常反映其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自然景观与人际交往中,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对琅菜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食物的珍视与对人情的理解,体现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琅菜的生长环境和用餐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纯粹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开头一句“琅菜来从若木边”,不仅描绘了景色,也为后文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展现了自然的恬淡与生机。接下来的“非膏非沐绿宛延”,则强调了质朴的美,唤起读者对食物本身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玉盘委积羞嘉客”中,诗人将美食与人情结合,表达了盛情款待的愧疚感。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欣赏丰盛的美食,又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不是陶家无馔钱”,则通过比照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对比,传达出对物质与精神对立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琅菜来从若木边:描绘了琅菜生长的自然环境,传递出一种生机与自然的气息。
  2. 非膏非沐绿宛延:强调琅菜的清新自然,反映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3. 玉盘委积羞嘉客:通过描写丰盛的美食,表达对来访者的热情与自愧。
  4. 不是陶家无馔钱:对比陶渊明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琅菜与玉盘的描写,隐喻自然的丰盈与人情的温暖。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好的对称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菜:象征自然与纯粹,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若木:代表生机与清新,构成诗的背景。
  • 玉盘:象征丰盛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体现人情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琅菜主要生长于哪种环境? A. 河边
    B. 山顶
    C. 若木边
    D. 田间

  2. 诗中提到的“陶家”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器制造者
    C. 陶家兄弟
    D. 陶艺家

  3.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愧疚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1. C. 若木边
  2. A. 陶渊明
  3. B. 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陶渊明的诗作都强调简朴与自然,前者通过描写自然美食,后者则通过描述桃花源的理想生活,展现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诗文集》
  • 《陶渊明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归途中作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轻飙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 下第寄张坤 省试秋风生桂枝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登瓦棺寺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弃书捐剑 皮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独占鳌头 神兽 十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仰光大金塔 一谷不登 眼软 耽恋 长字旁的字 三户亡秦 酒舠 包含印的成语 通天彻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