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9:29
原文展示:
放言 王禹偁 〔宋代〕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白话文翻译:
人生在世,唯一值得追求的是如何问道,无论是得失、升降,终究都是虚幻。 宁愿像飞鸟一样追随四皓(指古代的四位贤人),也不愿像鱼一样葬身于三闾(指屈原)。 在傅岩(传说中的贤人隐居地)偶梦谁来调鼎(指治理国家),在彭泽(陶渊明隐居地)高歌自荷锄(指自食其力)。 不愿在世间争夺权势地位,就像蜗牛一样,随处都可以是我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主张文学应有益于世。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官场斗争依然激烈。王禹偁在政治上有所抱负,但也深感官场的虚伪和险恶,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问道”一词体现了作者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而“得丧升沉总是虚”则揭示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后两句通过对“四皓”和“三闾”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宁愿追随贤人隐逸,也不愿陷入世俗纷争的决心。最后两句以“蜗牛”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问道”、“得丧升沉”、“四皓”、“三闾”等概念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问道”指的是什么? A. 追求真理和道德 B. 追求权势地位 C. 追求物质财富 答案:A
“四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隐逸高士 B. 忠贞不渝 C. 权势地位 答案:A
诗中“蜗牛”比喻什么? A. 随遇而安,不争不抢 B. 追求权势地位 C. 追求物质财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