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耳鸣

《耳鸣》

时间: 2025-04-27 14:43:31

诗句

风号高木水翻洪,历历音闻不是聋。

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订圆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3:31

原文展示:

耳鸣
风号高木水翻洪,
历历音闻不是聋。
一任大千都震吼,
便从卷叶订圆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声和水流的震撼场景,尽管耳边响起种种声音,却不是由于失聪。纵使整个世界都在喧嚣,我依然能够心如止水,达到内心的圆满与通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呼啸,形容风声大作。
  • 翻洪:水波翻滚,形容水流的激荡。
  • 历历:清晰可辨的样子。
  • 音闻:声音传来。
  • 不是聋:并非失去听觉。
  • 大千:形容广阔的世界或万象。
  • 震吼:剧烈的声音。
  • 卷叶:指风吹动树叶,象征自然的变化。
  • 订圆通:达到内心的通透与和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圆通”一词可以联系到佛教思想,意指通达无碍的境界,常用于形容心灵的开阔与明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孟韶,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范成大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安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喧嚣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耳鸣》通过描绘风声和水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风号高木水翻洪”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狂暴,仿佛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第二句“历历音闻不是聋”则引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即尽管外界噪声不断,自己却并未失去听觉,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内心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订圆通”,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世界的喧嚣,强调心灵的安宁与通达。“震吼”的世界与“卷叶”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喧闹的不屑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提示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圆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号高木水翻洪:描绘了高大的树木在狂风中呼啸,水流翻滚的情景,展现出自然的壮阔与力量。
  • 历历音闻不是聋:尽管大自然的声音如此震撼,诗人却能清晰听到,表明他的心智敏锐,不受耳鸣的影响。
  • 一任大千都震吼:不论外界如何吵闹,诗人内心依然保持宁静的态度。
  • 便从卷叶订圆通:通过卷动的树叶,暗示诗人心灵的圆通与和谐,达到一种心灵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心灵状态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宁静。
  • 拟人:赋予风声、水流以生命,使景象更具动感。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在喧嚣的外界,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和谐与通达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幻与力量。
  • :代表流动与柔和。
  • 耳鸣:象征外界喧嚣对内心的影响。
  • 卷叶:暗示自然的变化与心灵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内心的宁静
    C) 社会的动荡

  2. “一任大千都震吼”中“大千”指的是什么?
    A) 个人
    B) 自然
    C) 广阔的世界

  3.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激动
    B) 宁静
    C)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山中问答》王维: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耳鸣》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外界的喧哗与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是对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的抒发,二者皆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怀古 秋池 关东献兵部刘员外 阌乡寓居十首。钓竿 江树 豫让 玉堂种竹六韵 华清宫四首 其三 中秋陪熙用学士禁中玩月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和衷共济 表里相济 推枯折腐 御押 馬字旁的字 同心僇力 禾字旁的字 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觞酒豆肉 力气 癶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价目 朱城 身字旁的字 识宇 包含蚁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