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24
声声慢
长堤柳线,短艇鸥波,何曾轻负前缘。
旧迹谁知,惟有照水烟鬟。
空青未嗔悄问,映朱霞相视嫣然。
晚归路,向幽篁深处,幽梦吟边。
无那蔷薇凋后,剩风枝露叶,犹惹缠绵。
晓月临窗,消得淡彩余妍。
蓦惊镜华换了,倚阑人不似当年。
春去也,任花飞鹃语夜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景象,叙述者漫步在长长的堤岸上,看到柳树的垂柳与短小的船只掠过鸥鸟的波纹,感慨曾经的缘分。过去的回忆无人知晓,只有水面上的波纹映出她那如烟的发髻。面对空中的青天,轻声询问她的心情,映照着红霞的脸庞相视而笑。傍晚归家的路上,走向幽静的竹林深处,吟唱着梦中的诗句。即使蔷薇花已经凋谢,残留的风中枝叶依旧缠绵。晨月照临窗前,淡淡的色彩渐渐消褪,突然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春天已经过去,任凭花瓣飘飞,杜鹃在夜里啼鸣。
张珍怀,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活动于民国时期。以其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意境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婉约。
《声声慢》写于诗人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后,借景抒情,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声声慢》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长堤柳线”、“短艇鸥波”,这些生动的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傍晚,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的“何曾轻负前缘”直接点题,诗人对逝去的爱情充满了惋惜。接着诗人描绘了水中映照出的“烟鬟”,充满了对旧日情怀的深切怀念。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晚归路,向幽篁深处,幽梦吟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归家的场景,更是隐喻着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伤感。最后的“春去也,任花飞鹃语夜残”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失去的爱情和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和珍惜当下的思考。
诗中“长堤柳线”中的“柳”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晓月”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