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6:22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
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镞,皂尾制旗竿。
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
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22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
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镞,皂尾制旗竿。
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
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本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诗的开头描绘出一个人烟稀少、环境僻静的地方,虎迹留下的踪迹显得格外冷清。接着,诗人用“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描绘了自然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安静而孤独的氛围。钓艇上的鱼线收尽,昏鸦归巢,夜幕降临。月亮刚刚升起,像个初学扇子的小姑娘,云彩轻薄得像衣裳一样。
诗人感叹:“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表达了对家乡的担忧。回乡时,熟悉的人已所剩无几,战场上已是血雨腥风。诗人自觉省郎在,心中思念家园,对农事的归属更加渴望。岁月流逝,草径荒芜,老了害怕再也找不到那扇柴门。
接着,诗中提到战争的残酷,胡虏未曾消退,干戈四起,百姓仍然谈论着封侯的梦想。古代的武器和战争的场景交替出现,诗人感到战场上的物是人非,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生活状况作结,虽然身体有所减弱,但吟咏的热情依旧。最后一句“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表达了对江总的敬重和对生活的无奈。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生活在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之间,经历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体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战乱之际,诗人身处边疆,思念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忧虑和对战乱的无奈。
《复愁十二首》是一首充满忧愁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荒凉、宁静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篇即以“人烟生处僻”引入,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杜甫在诗中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忧。
诗中“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的反问,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安危的忧虑。而“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的感慨,进一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离散与悲痛。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执念和对现实无力感的深切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诗的最后,通过对陶渊明的怀念,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显得尤为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虎迹”象征什么?
“月生初学扇”中“扇”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