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34:46
原文展示:
陇头吟
曹勋 〔宋代〕
乌落黄云塞草秋,
陇头之水东西流,
水声呜咽鸣啾啾。
马闻思旧枥,
人闻思旧丘,
年年征战无时休。
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边塞,乌鸦落在黄云覆盖的草原上,
陇头的河水不分东西地流淌,
水声如同呜咽,鸣叫声啾啾。
马儿听到水声,思念起旧时的马厩,
人们听到水声,思念起故乡的土丘,
年年征战,没有停歇的时候。
没有停歇,谁能到此来求取封侯的荣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乌落:乌鸦落下。
- 黄云:形容边塞秋天的景象,黄沙滚滚如云。
- 塞草:边塞的草。
- 陇头:指陇山,位于今甘肃省。
- 呜咽:形容水声悲凉。
- 鸣啾啾:形容水声或鸟鸣声。
- 旧枥:旧时的马厩。
- 旧丘:故乡的土丘。
- 无时休:没有停止的时候。
- 封侯: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爵位。
典故解析:
- 诗中“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可能暗含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争不息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残酷,风格沉郁悲壮。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身处边塞时期,反映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亲历边塞生活时所作,通过对陇头之水的描绘,表达了边塞将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无休止战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陇头之水的呜咽声,表达了边塞将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无休止战争的厌倦。诗中“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最后两句“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封侯荣耀的怀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落黄云塞草秋”:描绘边塞秋天的景象,乌鸦落在黄云覆盖的草原上,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 “陇头之水东西流”:陇头的河水不分东西地流淌,象征着边塞的无常和变迁。
- “水声呜咽鸣啾啾”:水声如同呜咽,鸣叫声啾啾,形容水声悲凉,引人深思。
- “马闻思旧枥”:马儿听到水声,思念起旧时的马厩,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人闻思旧丘”:人们听到水声,思念起故乡的土丘,同样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年年征战无时休”:年年征战,没有停歇的时候,直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休止。
- “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没有停歇,谁能到此来求取封侯的荣耀,表达了对封侯荣耀的怀疑和对战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象征:陇头之水的东西流,象征着边塞的无常和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天的景象和陇头之水的描绘,表达了边塞将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无休止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封侯荣耀的怀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落:乌鸦落下,象征荒凉。
- 黄云:黄沙滚滚如云,象征边塞的荒凉。
- 陇头之水:象征边塞的无常和变迁。
- 呜咽:形容水声悲凉,引人深思。
- 旧枥:旧时的马厩,象征故乡。
- 旧丘:故乡的土丘,象征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乌落黄云塞草秋”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陇头之水东西流”象征着什么?
A. 边塞的稳定 B. 边塞的无常和变迁 C. 水的清澈 D. 水的湍急
- 诗中“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两句“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封侯荣耀的怀疑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边塞的喜爱
答案:
- C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反映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
- 王之涣《凉州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将士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曹勋《陇头吟》:两首诗都反映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但王昌龄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曹勋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