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二首

《咏史二首》

时间: 2025-08-04 09:58:30

诗句

保惜金瓯未必非,台城至竟亦灰飞。

隐侯老任梁朝事,却为闲情减带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9:58:30

原文展示:

咏史二首
作者: 刘克庄
保惜金瓯未必非,台城至竟亦灰飞。
隐侯老任梁朝事,却为闲情减带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和环境,金色的杯子(象征美好事物)未必是坏事;而台城(暗指历史的辉煌)最终也会化为灰烬。隐侯(隐士)虽然老了,仍然在梁朝任职,但是他却因为闲情逸致而减轻了责任的负担。


注释:

  • 金瓯:指美好的时光或事物,象征富贵与繁荣。
  • 台城:指古代的城池,象征历史的辉煌与繁荣。
  • 隐侯:指隐士或隐居之人,常用于形容淡泊名利的人。
  • 梁朝:指历史上的梁朝,代表往日的繁华。
  • 带围:指担负的责任或包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白云,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严谨,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表达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咏史二首》通过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保惜金瓯未必非”,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美好,即使它并不完美。接下来的“台城至竟亦灰飞”,则是对历史辉煌的反思,提醒我们无论多么辉煌的历史终会消逝,仿佛化为灰烬一般,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循环。

“隐侯老任梁朝事,却为闲情减带围”一语,传达出隐士虽然身处历史的洪流中,却因闲情逸致而减少了责任的束缚,反映出诗人对个人选择的思考与对责任的淡然态度。这种对比在诗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邃。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生哲学,展示了刘克庄在咏史诗创作上的独特视角与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保惜金瓯未必非:珍惜美好的事物,未必是坏事。
  2. 台城至竟亦灰飞:辉煌的城市最终会消失,象征历史的流逝。
  3. 隐侯老任梁朝事:老年的隐士仍在为历史服务。
  4. 却为闲情减带围:但他因闲情而减轻了责任的负担。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瓯象征美好,台城象征历史,传达了深层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选择,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瓯:象征美好与繁荣。
  • 台城: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 隐侯:象征淡泊名利的理想人物。

文化内涵:金瓯的珍惜与台城的消逝,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体现出儒家对历史的重视与个人价值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瓯”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繁荣
    • B. 灰烬
    • C. 隐士
  2. “台城至竟亦灰飞”是什么意思?

    • A. 城池依然辉煌
    • B. 历史最终会消逝
    • C. 隐士的责任
  3. 隐侯的身份象征什么?

    • A. 忘记历史
    • B. 淡泊名利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其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注。
  • 《将进酒》:李白则在其作品中体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强调及时行乐的思想,与刘克庄的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刘克庄评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冬书怀 秋日得书 夜留依绿亭 其一 西楼寄情 下湖即事 湖上小集 除日 围炉 欲雪 雪夜对月赋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嘉言懿行 掩耳而走 木字旁的字 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逸骏 彑字旁的字 神工鬼力 入字旁的字 哀开头的成语 乙字旁的字 以死济之 至砀 适罚 学庙 班行秀出 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中林士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