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5-02 12:39:42

诗句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42

原文展示: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风采和仪表在三院之中,循良之德遍布六州。
他的声誉高扬在青琐的门前,名声传遍紫云的楼阁。
他所经世的宏大议论,兴国之策远远流传。
君王询问他白发的长者,是否能够留住这根柱石。

注释:

  • 风采仪三院:风采和仪表在三院,三院为古代官府,象征官员的风范和气度。
  • 循良:循良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 青琐闼:青琐是指美丽的院落,闼指门,象征名声。
  • 紫云楼:紫云楼象征高贵的地方,表示声名显赫。
  • 经世:治理国家、策划世事。
  • 余闳议:余的宏达议论。
  • 兴邦:兴盛国家、发展国家。
  • 閟远猷:隐秘的远大计划。
  • 君王问黄发:君王询问年长者。
  • 柱石:比喻重要的支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工于诗文,作品多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切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是为纪念吴公而作,表达了对吴公的敬仰与追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良之士的推崇与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吴公为主题,表达了对其风范与德行的敬仰。开篇以“风采仪三院”描绘吴公的非凡气质,显示其在官场中的卓越表现。接下来,诗人通过“循良著六州”进一步强调吴公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的贡献,展现出他在六州的影响力和声望。诗中“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则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示了吴公的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接下来的两句“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表达了吴公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智慧和远见,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远影响与贡献。“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则以问句的形式反映出君王对吴公的重视和对他长久留任的期望,暗含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吴公的高度赞美,表现出对忠臣良将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采仪三院:描写吴公在官场中的风度与形象。
  2. 循良著六州:强调其德行在六州之内的影响。
  3. 誉高青琐闼:赞美其声誉在美丽的院落中高扬。
  4. 名动紫云楼:吴公的名声达到了高贵的境地。
  5. 经世余闳议:吴公的治国理政见解广泛流传。
  6. 兴邦閟远猷:其远大的治国计划。
  7. 君王问黄发:君王对老者的询问,显示尊重。
  8. 柱石可能留:对吴公能否继续为国捧柱的探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用“柱石”比喻吴公的支柱作用。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加强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吴公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对忠良之士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风采:象征着个人魅力与能力。
  • 青琐、紫云:象征高贵与美好,反映社会的美好愿景。
  • 柱石:象征国家的支柱,代表忠诚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吴公的声誉在哪两个地方高扬? a) 青琐闼 b) 紫云楼 c) 三院

  2. 诗中“君王问黄发”中的“黄发”指的是什么? a) 少年 b) 老人 c) 中年人

答案

  1. a,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韩元吉与李白在描绘忠良之士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韩元吉则更注重于对现实人物的赞美与追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 鹧鸪天 其一 灯前花影 鹧鸪天 露台夜坐,和息厂韵 鹧鸪天 鹧鸪天 赠北河沿柳 鹧鸪天 其十四 鹧鸪天 鹧鸪天 饮稠酒处张佛千云曾陪刘禺老流连甚久,因写此词寄禺生渝州 鹧鸪天 其五 鹧鸪天 巢湖雅集,分韵得“君”,即以赠乐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乐天知命 神不知鬼不晓 酉字旁的字 吃里扒外 阜字旁的字 胸襟坦荡 长字旁的字 九星 洋洋洒洒 鼓角齐鸣 赤字旁的字 塞马 包含彼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永生永世 左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