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9:06
谁料人生到此时,贫嫠无药病常危。
经宵敝帐惟亲火,破灶生薪每断炊。
十指皴来针线苦,一灯挑尽雪风欺。
望夫空化山头石,弱女相依未有儿。
谁能想到人生到了这个时候,生活贫困,身边无药可治,常常生病。
整夜在破旧的帐篷里,只能依靠微弱的火光取暖,破旧的灶台常常没有柴火来做饭。
双手干裂,缝纫时十分吃力,微弱的烛光在雪风中摇曳。
望着远方的山头,盼望丈夫归来,却只化为一块石头,身为弱女子,依靠彼此,却无儿女相伴。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主题涉及到贫苦与无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困境,尤其是寡妇的艰辛生活。诗中的意象如“山头石”象征着无望的等待,正体现了那种对人生处境的无奈和悲伤。
作者介绍:胡念祖(1904-1979),近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出生于湖南,曾任教于多所大学。他的诗多描绘女性的苦痛及社会底层的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很多女性因战争、社会动乱而成为寡妇,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她们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三冬贫嫠怨》是一首深刻反映女性苦难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寡妇在贫困与无助中的生活状态,情感真挚,令人心痛。首句“谁料人生到此时”便以疑问的形式引入,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惊叹,似乎在说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接下来的“贫嫠无药病常危”,直白地揭示了生活的窘迫,病痛相伴,无药可医,令人感到深深的绝望。
整首诗以“火”、“灶”、“针线”、“灯”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妇女在严冬中如何艰难度日的场景。尤其是“十指皴来针线苦”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她在生活重担下的辛勤和苦楚。最后两句“望夫空化山头石,弱女相依未有儿”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与失落感。她盼望丈夫的归来,却只化作无情的石头,象征着期盼的渺茫与现实的残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破灶生薪每断炊”通过对比突显生活的艰难。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孤独与坚韧,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屈与对未来的渴望,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写照。
诗词测试:
诗中“贫嫠”指的是哪类人群?
A. 富裕的商人
B. 贫困的寡妇
C. 士绅
D. 病人
诗中提到的“十指皴来针线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活富足
B. 生活艰辛
C. 生活快乐
D. 生活无忧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的团聚
B. 失望与孤独
C. 希望与期待
D. 丰收的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胡念祖的《三冬贫嫠怨》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艰难困苦的生活。杜甫在《春望》中表现的是战乱中的悲哀,而胡念祖则关注女性的生活困境与无助,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实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