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4:40
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
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
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
器惭公理拙,才谢子云微。
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
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
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
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在南省的丹地推举我,东曹的琐闱向我行礼。
恩惠让我得以更换双管的笔,恩泽让我穿上五季的衣服。
出入之际应该真正被选中,遭遇时常有滥竽充数的现象。
我对自己的器量感到惭愧,才能比不上子云的微薄。
案牍遗留下来的常规礼仪,朋友们的地位让我隔离。
在朝堂上行礼让步,中间的禁令让我感受到光辉。
旭日东升,千家万户都在迎接新春,初春时节我回到八舍。
赠送兰花的香气传来,谈论着树木的隐秘芬芳。
何等幸运能处在盐梅之地,但我唯有忧虑面对问机。
我反省自己知道责任重大,宁愿停止冒充名声的事。
沈佺期,字贞观,号子华,唐代诗人,出身平民家庭,曾任小官,因其才华而受到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个人的遭遇与感受,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沈佺期被授予官职之际,表达了他对官职的感慨与自省,反映出诗人对权力与责任的深思,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与对社会的敏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诗。全诗通过描绘官职授予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提到南省的推举与东曹的礼仪,展现出官职的荣光,但随即转入对自身能力的反思。诗人自觉才华有限,无法与古代文人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谦卑的态度。
在描绘官场生活的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自然的意象,如“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象征着新的开始。最后,诗人回归自我,反思责任,表达了宁愿放弃虚荣,也要承担责任的决心。整体而言,该诗在形式上工整,意境上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
表现出获得官职的荣幸与礼遇。
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
描述因受恩惠而得到的文具与衣物,象征文人的身份。
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
感叹在出入之间应真正被选中,而不是滥竽充数。
器惭公理拙,才谢子云微。
表达对自身能力的自卑,无法与古代贤士相比。
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
描述官场的繁文缛节,以及同僚间的地位差距。
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
在朝堂上行礼,显示出礼仪的重要性。
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
自然景象与人事交融,象征新生和希望。
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
友人间的赠送与交流,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感叹生活的美好,却又担忧前途的责任。
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反思自身的责任,宁愿放弃虚荣,也要承担重任。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表达了对个人能力与社会角色的自省。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责任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沈佺期
D. 白居易
诗中“旭日千门起”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黑暗
B. 新生
C. 责任
D. 疲惫
“器惭公理拙”中,“器”指的是什么?
A. 物品
B. 才能与器量
C. 官职
D. 书本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着重于豪情与放纵,而沈佺期则更为内敛与自省。
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沈佺期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