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46
采桑子
双蛾桂叶吴妆浅,香袖凭肩。
水调初圆。
绛蜡风消细细寒。
月华人意分张后,雁语寥天。
花梦空烟。
风景何尝似去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双眼如蛾的女子,轻妆淡抹,袅袅的香袖轻搭在肩上。水调歌声刚刚响起,月亮刚刚圆满,绛色的蜡烛光辉在微风中渐渐消散,寒意悄然袭来。月华下人们的心意分开了,孤雁在空中低语,显得格外清冷。花梦已成空烟,往年的美景何曾再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涉及的“月华”、“雁语”等元素均承载着古代诗词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典雅的风格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风貌,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审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以柔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冬之交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景物的巧妙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诗的开头以“双蛾桂叶吴妆浅”引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青春的眷恋。接着,诗人转向了秋冬的气息,水调初圆、绛蜡风消,细细寒意扑面而来,时光的流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明显。
“月华人意分张后,雁语寥天”展现了人心的孤独与分离,孤雁的叫声与清冷的月光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基调。最后一句“风景何尝似去年”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往日风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慨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其精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留下深刻的情感余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采桑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朱祖谋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香袖凭肩”是指什么?
A. 香气
B. 女子的衣袖
C. 诗人的思念
D. 月光
诗中提到的“雁语”象征着?
A. 喜悦
B. 孤独
C. 快乐
D. 哀伤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兴奋
B. 怀念
C. 期待
D.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采桑子》的全面解析与鉴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