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

《采桑子》

时间: 2025-05-05 09:37:46

诗句

双蛾桂叶吴妆浅,香袖凭肩。

水调初圆。

绛蜡风消细细寒。

月华人意分张后,雁语寥天。

花梦空烟。

风景何尝似去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46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双蛾桂叶吴妆浅,香袖凭肩。
水调初圆。
绛蜡风消细细寒。
月华人意分张后,雁语寥天。
花梦空烟。
风景何尝似去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双眼如蛾的女子,轻妆淡抹,袅袅的香袖轻搭在肩上。水调歌声刚刚响起,月亮刚刚圆满,绛色的蜡烛光辉在微风中渐渐消散,寒意悄然袭来。月华下人们的心意分开了,孤雁在空中低语,显得格外清冷。花梦已成空烟,往年的美景何曾再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蛾: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蛾般细长。
  • 桂叶:指桂树的叶子,象征清香和高洁。
  • 吴妆:指吴地的妆容,古代吴地以女子妆美著称。
  • 水调:古代流行的一种歌曲。
  • 绛蜡:红色的蜡烛,绛色即深红色。
  • 月华:月光,形容柔和的光辉。
  • 雁语:指孤雁在空中发出的叫声,象征着孤独和远离。
  • 花梦:指美好的幻想或梦境。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涉及的“月华”、“雁语”等元素均承载着古代诗词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典雅的风格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风貌,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审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以柔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冬之交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景物的巧妙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诗的开头以“双蛾桂叶吴妆浅”引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青春的眷恋。接着,诗人转向了秋冬的气息,水调初圆、绛蜡风消,细细寒意扑面而来,时光的流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明显。

“月华人意分张后,雁语寥天”展现了人心的孤独与分离,孤雁的叫声与清冷的月光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基调。最后一句“风景何尝似去年”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往日风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慨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其精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留下深刻的情感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蛾桂叶吴妆浅:用“蛾”比喻女子的眉目,形象生动,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轻盈。
  2. 香袖凭肩:香袖轻搭,增添了柔美的气氛,展现了女子的妩媚。
  3. 水调初圆:暗指歌声的起始,营造了一种轻快的氛围。
  4. 绛蜡风消细细寒:蜡烛的光辉在微风中逐渐消散,象征着温暖的消逝。
  5. 月华人意分张后:月光下人心的疏离感,表达了对人事的无奈。
  6. 雁语寥天:孤雁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增添了诗的孤寂氛围。
  7. 花梦空烟:美梦已成空,象征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8. 风景何尝似去年:对比过去的美好,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蛾”比喻女子的眉目,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雁语”,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蛾:象征美丽与青春。
  • 桂叶:象征高洁与香气。
  • 水调:象征音乐与生活的乐趣。
  • 月华:象征柔和与思念。
  • 雁语:象征孤独与思考。
  • 花梦:象征美好与幻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朱祖谋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香袖凭肩”是指什么?
    A. 香气
    B. 女子的衣袖
    C. 诗人的思念
    D. 月光

  3. 诗中提到的“雁语”象征着?
    A. 喜悦
    B. 孤独
    C. 快乐
    D. 哀伤

  4.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兴奋
    B. 怀念
    C. 期待
    D.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经典词作,探讨了月亮与人情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朱祖谋 vs. 李白:朱祖谋的《采桑子》情感细腻,李白的诗则更加豪放与奔放。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各有千秋,前者注重细腻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气势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对《采桑子》的全面解析与鉴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相关查询

赠送从弟诗三首 其二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四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义外之财 官官相卫 青铁砚 比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缓不济急 洗颈就戮 亅字旁的字 略高一筹 龈龈 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意虑乖僻 文字旁的字 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偷懒耍滑 包含隋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