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2:02
作者: 马戴 〔唐代〕
去觐毗陵日,
秋残建业中。
莎垂石城古,
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
层波皓月同。
何当复雠校,
春集少阳宫。
去朝觐的日子是在毗陵,
而此时建业的秋天已然残留。
莎草低垂在古老的石城之上,
山海之间显得宽广而空旷。
远处寒冷的灌木和船桅交错,
层层波浪在皓月下相互辉映。
什么时候我们再相聚一堂,
在少阳宫中春日的集会上呢?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华,晚唐时期的诗人,生于唐德宗时期,曾任官职,饱览诗书,作品以清新见长,擅长咏怀和描写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马戴送别友人董正字归朝觐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去觐毗陵日”引入,既是对董正字行程的叙述,也暗示着离别的时刻。接下来的“秋残建业中”则通过描绘季节的转换,传达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诗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观察能力,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空虚。
随着“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的描写,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似乎与月亮相伴,感受到一种共鸣,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整体来看,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后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充满了人情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毗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何当复雠校”中的“雠校”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