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24
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
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
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
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
我在与你告别的路上走,通往雁门关的西边。
秋天的色彩映照在边疆的草地上,军营的号角声传来。
酣畅地歌唱,击打着宝剑,骑着马奔向金堤。
我将返回咸阳,心中志向始终不变。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其诗风豪放,常反映战争与离别的情感。
本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可能与朋友或战友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为士人的豪情与理想。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憧憬。首句“行行与君别”直接切入主题,展现出离别之时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路在雁门西”则将离别的地点具象化,雁门关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历史与情感的交汇点。秋色与边草的描写,暗示着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边疆的萧瑟也映衬出将士们内心的孤独与坚毅。
“军声闻戍鼙”一句,传达出战争的紧迫感与士人的责任感,似乎在说即使离别,也不能忘记身后的战斗。接下来的“酣歌击宝剑”则表现出将士们豪迈的气概,歌声与武器的碰撞,象征着士气与勇气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生动的边塞生活图景。
最后两句回归到个人情感,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咸阳的思念,以及自己不迷失于世俗之志。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坚定,表现了唐代士人的豪情壮志与深厚情谊。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离别的伤感,同时展示了士人对理想与故乡的执着追求,反映出一种豪情与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马戴
C. 杜甫
“行行与君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离别的伤感
C. 无所谓
“戍鼙”指的是什么?
A. 号角声
B. 鼓声
C. 呐喊声
答案: 1.B 2.B 3.B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马戴的诗更侧重于士人的豪情与离别的感伤,而王之涣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都展示了各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