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13
扰扰闾巷士,过我何所为。屡来徒我烦,不来我弗思。
少年乐知闻,喜与客子随。晚岁事恬默,与世益参差。
骑马出寻人,中路辄自归。归来亦何乐,书史自相期。
已与往者亲,可无兹世违。欲语无所得,起视北雁飞。
念子远千里,昔别今已期。寄声虽云多,所得竟亦稀。
近者忽报书,期我往就之。不知予苦穷,系此不可离。
尚迫朝暮忧,宁有道路资。人生少所同,老去财几时。
予势既若此,子复不肯来。但恐百年间,龃龉终莫齐。
诗以寄子招,亦以写我悲。
喧闹的街巷中,路过我的人又何所图呢?常常来访只让我烦恼,不来我也不会想你。
年轻时喜欢听闻,乐于与朋友交谈;到老年时则安静默默,与世俗日渐疏离。
我骑马出门寻找你,走到半路就自行返回。回到家中又有什么乐趣,书史之间我自相期许。
我已与往昔的朋友亲近,何必违背当前的世事?想要说话却无从开口,抬头看北飞的雁群。
思念你在千里之外,曾经分别,如今已过时。寄出的信虽多,所得的回应却寥寥。
最近突然收到信,期待我去见你。但不知道我如今困苦,无法脱离现状。
我还面临着晨昏的忧虑,哪里有路费可供我使用?人生中很少有共同的地方,老去时财富又能有几何?
我如今的境遇已经是如此,你却依然不肯来。唯恐在百年之间,彼此间的误解永远无法化解。
这首诗是寄给你的邀请,同时也表达了我内心的悲伤。
王令,宋代诗人,字仲明,号静斋,生于南宋时期。其诗歌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富有情感,并多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寄崔伯易》写于王令与友人崔伯易的交往过程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开篇即通过“扰扰闾巷士”引入,展现生活的日常,接着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与烦恼的情感。王令对年轻时的热情与老年时的淡泊进行了对比,反映出人生阶段的变化。诗中反复提到的“归来”与“书史”,显示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部联系的渴望。同时,借助北雁的意象,表达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牵挂。结尾的“诗以寄子招,亦以写我悲”则将全诗情感升华,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哲思。王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生活的孤独感,令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北雁”主要象征什么?
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晚岁”指的是哪个阶段?
与王令的《寄崔伯易》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与对月亮的描绘,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寄崔伯易》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