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29
原文展示:
棠梨香冷,御苑云深,迷楼何处。
堤畔销魂,只送行人来去。
摇荡春光如许。似把兴亡诉。
看廿四桥头,三千殿脚,一天丝雨。
往事浑无据。莫问离宫路。
蔓草寒烟,已耕断隋皇古墓。
纵昔日明珰翠羽。被东风添上,数抔黄土。
白话文翻译:
梨花的香气微冷,御苑里云朵深邃,迷楼究竟在何处?
堤边的美景令人销魂,只送走来往的行人。
春光如许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兴亡。
看那二十四座桥头,三千座殿宇,正下着细细的春雨。
往事已没有任何凭据,别问那离宫的路。
蔓草与寒烟交织,已经耕断了隋朝皇帝的古墓。
纵使昔日的明珠翡翠,如今也被东风拂去,只剩下几捧黄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生于富庶之地,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为主题,常常蕴含对往事的追忆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某个古代遗址的游览,诗人结合个人情感,感怀历史的变迁与人事无常,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迷仙引 访迷楼故址》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开篇的“棠梨香冷,御苑云深”,以梨花的香气和深邃的云雾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凄迷的氛围。接着“堤畔销魂,只送行人来去”,传达出一种无奈的离愁,仿佛在诉说着时光流逝带来的伤感。
“摇荡春光如许”,春天的美景在诗人眼中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似乎在诉说着兴亡的历史,产生了时空交错的效果。“廿四桥头,三千殿脚,一天丝雨”,这里的意象丰富,桥与殿的结合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壮丽,也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流逝。
最后两句“蔓草寒烟,已耕断隋皇古墓”更是将历史的沉重感推向高潮,蔓草与寒烟暗示着时间的消逝与遗址的荒凉。诗人在感慨历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无奈与悲哀,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美丽而又哀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迷楼”象征着什么?
诗中“摇荡春光如许”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蔓草寒烟”所象征的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