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47
太学虀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这首诗描述了在太学(国子监)求学的艰辛,寒窗苦读,日复一日的磨砺。诗人提到在梁王台附近,离别之情如同春天的变换。诗人用黄金换酒,借酒消愁,却也忍不住感叹鬓边的白发在无情地揭示着时间的流逝。最后,诗人思考人生的起伏,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不能由自己来决定,尤其作为男子汉,应该勇敢面对这一切。
王令(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文,一字德舜,号梅溪,晚号梅屋,宋代诗人。王令以清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情感真挚、细腻。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求学的艰辛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和追求。
王令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求学过程中所经历的苦涩与对未来的思索。诗的开头提到在太学的共同艰辛,立刻引起读者的共鸣,表现出学子们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寒窗笔砚”展现了读书的孤独与坚持。在“梁王台畔一分袂”中,诗人感受到离别的苦楚,仿佛时间在春天的更迭中流逝。此时,诗人用“箧里黄金须买酒”来表现生活的困窘,酒成为一种解愁的方式,然而“鬓边白发解欺人”则无情地提醒着他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深刻地思考着人生的得失,感慨命运的无常,尤其是作为一个男子汉,面对社会的压力与挑战,诗人传达了一种豪迈而又无奈的情感。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求学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寒窗”象征什么?
“箧里黄金须买酒”中“黄金”指代什么?
诗人为何提到“鬓边白发”?
王令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但王令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求学艰辛,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两首诗都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