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1:11
原文展示:
寄隐者
施肩吾 〔唐代〕
路绝空林无处问,
幽奇山水不知名。
松门拾得一片屐,
知是高人向此行。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已经断绝,空旷的树林中无处可问;
这些幽静奇特的山水,无人知道它们的名字。
在松树的门口拾到一只鞋,
知道这是那位高人曾经走过的地方。
注释:
典故解析:
“高人”指隐士或道士,常用于古代诗文中,代表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隐者生活的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寄隐者》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极为偏僻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宁静。前两句“路绝空林无处问,幽奇山水不知名”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表现了偏远与无人问津的境况,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而“松门拾得一片屐”则是一个转折,意外的发现让诗人感受到高人曾经的气息,暗示了隐士的存在与追寻。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高人(隐者)生活的向往,隐者的存在不仅是对自然的归属,更是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在“知是高人向此行”中,诗人通过一只屐的发现,表达了对高人生活的尊重与向往,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自然的美与高人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繁华
b) 偏僻幽静
c) 乡村田园
“拾得一片屐”所象征的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高人曾经的存在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如王维的《鹿柴》、李白的《月下独酌》等,均表现了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诗词对比:
施肩吾与王维的作品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施肩吾更强调隐者的存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