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31
席上赋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萝洞兰烟绕烛徽,三更三点妓成围。
鱼吹绿酒常双跃,雁列瑶筝不独飞。
隔座送阄喧中射,当筵呼掺促更衣。
鸡鸣乐极翻凄断,阙月纤纤照影归。
在烛光摇曳的萝洞,兰香四溢,三更时分,歌妓围绕着灯光。
酒杯中,鱼儿似乎在欢快地跳跃,琴声悠扬,仿佛雁阵在飞翔。
隔座传来骰子的声音,热闹中有人叫着,催促着更换衣裳。
鸡鸣声中,欢乐的气氛转为凄凉,月光轻柔地照亮了归路的影子。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宗道,号柳泉,浙江人。他以工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宴饮和田园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席上赋》创作于一个宴会场合,描绘了聚会时欢快与凄凉的交替,体现了人生短暂、欢乐易逝的主题。
《席上赋》是杨维桢在宴席上创作的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与随之而来的孤独感。诗的开头通过“萝洞兰烟”渲染了一个优雅而温馨的氛围,烛光与兰香交织,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情调。随着诗句的推移,诗人通过酒与乐的意象,展示了宴会的繁华与热烈,表现出人们在欢聚一堂时的愉悦。然而,随着“鸡鸣”声的响起,欢乐的氛围突然被打破,转而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凄凉和孤独,借助月光的照耀,强调了人在欢乐后难免要面对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将欢快与凄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描写宴会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生的意义,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宴席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欢聚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诗人在欢快的表象下,流露出对短暂欢乐的感慨,探讨了欢乐与孤独的辩证关系。
《席上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鸡鸣乐极翻凄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惆怅
D) 兴奋
“萝洞兰烟”中的“萝洞”代表了什么?
A) 热闹的场所
B) 幽静的环境
C) 美丽的花园
D) 繁华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