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3:07
曾侍虚皇第二筵,
铁仙轻脱故依然。
江州坐上初相见,
还识人中孟万年。
我曾在虚皇的第二次宴会上侍奉,
铁仙轻松地脱去了往日的束缚。
在江州的座位上首次相见时,
我仍然认得他是人间的孟万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道教文化的理解而闻名。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融入了道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
杨维桢在《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中,通过对虚皇和铁仙的提及,展示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与敬仰。第一句“曾侍虚皇第二筵”表达了诗人曾有过与道教高人接触的经历,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接着“铁仙轻脱故依然”,则通过“轻脱”二字,展现了道教中追求自由与解脱的思想,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超然。后两句转入个人情感,诗人回忆起在江州与孟万年初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对文学传承的感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情感寄托,形成了深邃的艺术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历史人物的交往,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对传统文学的怀念,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虚皇”指的是哪种文化?
a) 儒家
b) 道教
c) 佛教
“铁仙轻脱”中的“轻脱”意指什么?
a) 轻松地放弃
b) 轻松地获得
c) 难以得到
“江州”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杨维桢的诗中,历史人物的提及多带有个人情感,而白居易的作品则更多侧重于对社会的观察与批判。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