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0:54
放龟池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我闻玄绪灵,无逃豫且厄。
毛公赎金钱,放汝鼋鼍宅。
何期报复义,背负将军溺。
至今山中池,洞玄露纯白。
我归放搘床,搘床犹翕息。
我听说龟神的灵异,但你却无处可逃,既有福也有难。
毛公用金钱赎回你,放你回到那鼋鼍的家园。
谁想你却怀有报复的心,反而使将军沉溺于水中。
直到现在,山中的池塘,依然显露着清澈的白色。
我回到那放置床榻的地方,床榻上仍然留有我的气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维桢,号天池,元代诗人,生于浙江。杨维桢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在元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放龟池》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情怀的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龟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命、自由与宿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讽刺和对人性复杂的探讨。
《放龟池》是一首深具象征意义的古诗,诗中通过对龟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充满哲理与思考的画面。诗的开头提到“玄绪灵”,引发读者对神秘世界的探索;而“无逃豫且厄”则表明了龟的命运复杂,既有安乐也有困厄。接着通过“毛公赎金钱”一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与牵绊,毛公用金钱来赎回龟,隐喻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付出的代价。
“何期报复义,背负将军溺”,这句则揭示了龟虽被救,却反过来以“报复”的方式使将军沉溺,暗含对人性中反叛与不满情绪的反思。这种对抗的情绪在诗中不断升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诗人以“我归放搘床,搘床犹翕息”结尾,再次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存在的意义。通过对床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依恋与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波澜起伏,展现了杨维桢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体现在将龟的命运与人类的复杂关系相联系;拟人则通过“翕息”表现出床榻的生命力,展现了人类情感的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龟的遭遇,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反思,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理解,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杨维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毛公”是指谁?
A. 毛遂
B. 毛泽东
C. 毛利
D. 毛笔
“何期报复义”中的“报复”指的是什么?
A. 对将军的反击
B. 对毛公的报答
C. 自然的反击
D. 自我的救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放龟池》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