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诗五首 其三

《杂诗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14:17:13

诗句

尘埃汩没伺候工,离骚不振矜鱼虫。

风云谁复话蓍蔡,不图履狶哀屠龙。

挟笺搦管坐书空,咿嚘堂上酣歌钟。

乃知造物戏儿童,不妨远目送归鸿。

莫怪魏瓠无所容,此去未许江船东。

五经不埽途辙穷,门庭日月生皇风。

太阿剖室砺以石,坐埽鹳鹤摇天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7:13

原文展示

尘埃汩没伺候工,离骚不振矜鱼虫。
风云谁复话蓍蔡,不图履狶哀屠龙。
挟笺搦管坐书空,咿嚘堂上酣歌钟。
乃知造物戏儿童,不妨远目送归鸿。
莫怪魏瓠无所容,此去未许江船东。
五经不埽途辙穷,门庭日月生皇风。
太阿剖室砺以石,坐埽鹳鹤摇天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前两句提到生活中的琐事和对理想的追求,暗示理想被现实所淹没。接下来,诗人思考命运和历史,感叹世事无常。接着表达了写作的无奈,尽管努力创作,却感到空虚。最后,诗人认识到自然和造物主的游戏,呼应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

注释

  • 尘埃汩没:尘埃淹没,形容琐事繁杂,遮蔽了理想。
  • 离骚:指屈原的《离骚》,这里用来比喻高尚的理想追求。
  • 风云:指世事变幻,历史的无常。
  • 蓍蔡:蓍草和蔡氏,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象征命运。
  • 履狶:指穿鞋子,暗示不必过于在意琐事。
  • 魏瓠:魏国的瓠瓜,古时比喻无所依归。
  • 五经:指儒家经典,象征传统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经,金朝诗人,以诗风清新、意象丰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常常融合古典与个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渴望使得他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杂诗五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李经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诗中开篇以“尘埃汩没”引入,生动地描绘了世俗琐事对个人理想的遮蔽,紧接着提到《离骚》,将自己与屈原的高尚理想相提并论,显示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李经通过“风云谁复话蓍蔡”,反映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似乎在问谁能真正把握命运。诗人不禁感叹,尽管自己努力创作,却常常感到无果,正如“挟笺搦管坐书空”所表达的那样,写作的孤独感与无奈感交织在一起。

然而,随着对造物主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一切皆是自然的游戏。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虽然世事难遂人愿,但不妨放眼远望,期待未来的归鸿。整首诗在忧伤中透出一丝希望,展现了李经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埃汩没伺候工:生活琐事过多,遮蔽了理想的追求。
  • 离骚不振矜鱼虫:高尚的理想如《离骚》般不再受到重视,诗人感到失落。
  • 风云谁复话蓍蔡:对命运的无奈,感叹历史的无常。
  • 不图履狶哀屠龙:不必为琐事而悲伤。
  • 挟笺搦管坐书空:尽管努力写作,但感到空虚。
  • 乃知造物戏儿童:意识到自然是掌控一切的,人生如戏。
  • 不妨远目送归鸿:放眼未来,期待理想的实现。
  • 莫怪魏瓠无所容:不必责怪自己没有归属。
  • 此去未许江船东:未来的旅程仍然未知。
  • 五经不埽途辙穷:传统文化的束缚让人感到困惑。
  • 门庭日月生皇风:自然之风气长存,寄托着希望。
  • 太阿剖室砺以石:暗喻通过磨砺来达到目标,最终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游戏,富有哲理。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
  • 拟人:造物主被比作一个玩弄儿童的存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示了李经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埃:象征琐事与世俗。
  • 离骚:象征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风云:象征命运与历史的变幻。
  • 归鸿:象征理想与希望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离骚”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李经
  2. 诗人对命运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努力把握
    • C. 无奈感叹
    • D. 充满希望
  3. “尘埃汩没”意指:

    • A. 理想被现实压倒
    • B. 生活很美好
    • C. 诗人有很多朋友
    • D. 一切都很顺利

答案

  1. C. 屈原
  2. C. 无奈感叹
  3. A. 理想被现实压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比,李经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感受和哲理的探讨,而苏轼则更为豪放,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与豁达。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经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卜算子 其七 重到云岩戏徐斯远 贺新郎 浣溪沙 生查子(简子似) 浣溪沙 其一 寿内子 卜算子 漫兴 鹧鸪天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和任师见寄之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字旁的字 鬻声钓世 应病与药 包字偏旁的字有哪些?带包的汉字大全 巀巐 包含绘的成语 笔画少的字有哪些_简单易写的汉字汇总 巾字旁的字 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杀青甫就 大肆咆哮 劈腰 草书兴字的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草书学习 簟纹如水 石字旁的字 应天授命 花字拼音怎么写?花字拼音学习指南_汉字拼音学习 主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约己爱民 包含略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