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45:04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告别茂嘉十二弟。杜鹃和鹈鴂这两种鸟儿在绿树间鸣叫,听着它们的歌声让我想起《离骚》。更何况鹧鸪的叫声停住了,杜鹃的啼鸣却是那么凄切。啼叫到春天归去却无处可寻,心中苦恨春光早已消逝。算起来也没有抵挡住人间的离别。马上弹琵琶的时候,关外的夜色黑沉沉,更在长门外告别金阙。看那燕子,送走归来的妾。将军经历过百战,名声却已破裂。回首向河梁,万里之外,故人已长久绝别。易水边萧瑟的西风冷冽,满座衣冠如雪。正值壮士的悲歌未曾唱完。啼鸟还懂得这样的恨,想必不再啼叫,清泪长流变作鲜血。谁能与你共醉在明月之下呢?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主张恢复中原,作品多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悲愤。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辛弃疾与弟弟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战斗生活的反思,反映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国事之痛。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一首充满离别之情的词作,辛弃疾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鹈鴂与杜鹃,象征着春天与离别的痛苦,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尤其是“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通过鸟鸣与春光的消逝,展现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中反复提到的“故人长绝”与“满座衣冠似雪”,不仅强调了离别的沉重,也暗示了辛弃疾心中对国家和朋友的忧虑。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中,诗人感慨即使是鸟儿也懂得离别之苦,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全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离别、思念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词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词中提到的“啼鸟”象征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离别的痛苦
C. 春天的到来
D. 战斗的勇气
“易水萧萧西风冷”中的“易水”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