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5:38
郭李分争为非。
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
梦想曹公归来。
郭李之间的争斗是错误的。
迁都到长安让我思念故乡。
向东望去,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我希望曹公能够回到这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他为人清白,才华横溢,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孔融的诗歌多表现对国家、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东汉末年,正值群雄割据,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练的六言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郭李分争为非”指出了当时权臣之间的争斗是错误的,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敏锐洞察。接着“迁都长安思归”,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长安这一地名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瞻望关东可哀”中,诗人向东望去,内心的悲哀油然而生,反映了对故乡的忧虑与对未来的迷茫。而最后一句“梦想曹公归来”则是诗人心中对理想领导者的渴望,曹操的归来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整首诗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展现了诗人对纷乱政局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忧虑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李之间的争斗被认为是( )
A. 合理的
B. 错误的
C. 必然的
D. 有益的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 )
A. 家乡
B. 繁华与权力
C. 战争
D. 未来
“梦想曹公归来”反映了诗人对( )
A. 权力的渴望
B. 理想领袖的期待
C. 战争的渴望
D. 个人利益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孔融的《六言诗三首 其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孔融更多强调个人的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两位诗人在动荡时代的不同心声与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