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8:16
手供蘋蘩当束脩,先登华屋后山丘。
九原尚想师随会,一疏曾经识马周。
盖代勋华云影在,满堂丝竹水声愁。
知公泉下应怜我,如此英年也白头。
我亲手献上香草和鲜花,作为对先师的恭敬,首先来到华丽的屋子,然后再去山丘。
在九泉之下我依然想念您的教诲,曾经与您一起的那位马周,我还记得。
您那一代的丰功伟绩,仿佛依然在云端飘荡,满堂的丝竹乐声让我感到忧愁。
我知道您在泉下也会怜惜我,像您如此英俊的年华,竟已白头。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清,晚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食家。他以诗词、散文、文论见长,尤其擅长小品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谒史文靖公墓》创作于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深厚感情的时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公”是指历史上的文靖公,袁枚通过拜谒墓碑,追忆与先师的情谊,表达了对其伟大成就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谒史文靖公墓》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敬意的悼念诗,诗人在简练的语言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首联“手供蘋蘩当束脩”,以亲自献上香草作为祭品,体现了对先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接着,诗人从华屋到山丘,表达了对先师生活和学问的追忆,显示出一种敬仰的心态。
第三联“盖代勋华云影在”,展现了先师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形象生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交错与历史的厚重。而“满堂丝竹水声愁”则反映出一种乐音之中夹杂的忧愁,暗示着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逝去光阴的感触。
最后两句“知公泉下应怜我,如此英年也白头”则是对先师的情感升华,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先师的思念,反观自身的老去,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追忆先师,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怀古情怀。
诗中提到的“马周”是指?
诗人对先师的敬仰通过什么手段表现?
“满堂丝竹水声愁”中“愁”字的情感主要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