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33:39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
遗民它日泪,太傅向来碑。
反袂缘何事,轻裘若在时。
勋名一片石,尸祝百年思。
不比山公醉,惟应湛辈悲。
征南亦深刻,感慨者为谁。
治理和化育没有深浅之分,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知道。
遗民在他日将会流泪,太傅曾经的碑刻仍在。
扭袖是为了什么呢?轻薄的裘衣如果仍在时。
荣誉与名声如同一块石碑,尸体祝福着百年的思念。
与山公醉酒的状态不同,惟有湛辈在悲伤。
征南的事情也很深刻,感慨的人又是为了谁呢?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时事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难与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刘克庄的这首诗,蕴含了深邃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治化、遗民与荣誉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痛与沉重。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失去的痛惜与对未来的无奈。开头两句“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以治理的深浅引入,暗含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批判,显示出对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
接着提到的“遗民它日泪”,更是触动了人们对历史苦难的共鸣,太傅的碑刻则象征了历史的沉淀与记忆。诗中的“反袂缘何事,轻裘若在时”,则是对人事无常的感叹,轻薄的裘衣似乎在暗示着时代的浮华与短暂。
而最后几句则是对历史人物与当代人情感的对比,山公的醉态与湛辈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以磅礴的历史感与细腻的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与对人性关怀的真实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主要涉及什么?
“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中“治化”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太傅”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在历史与社会感慨方面有相似之处,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