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0
醉中偶作呈鲁望
作者:皮日休
谿云涧鸟本吾侪,
刚为浮名事事乖。
十里寻山为思役,
五更看月是情差。
分将吟咏华双鬓,
力以壶觞固百骸。
争得草堂归卧去,
共君同作太常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认为溪谷中的云和山涧中的鸟儿都是自己的同类,然而为了名利的浮华,反而与自然的和谐相违。他为寻找山水而辛苦奔波,而在五更时分独自观月,心情也有些不如意。他希望与友人共同吟咏,享受生活,哪怕是借酒消愁。他渴望能够回到草堂,安静地休息,和朋友一起过上安宁的日子。
作者介绍: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太冲,号涧翁,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处于一个追求名利的社会背景下,内心渴望回归自然和宁静的生活,反映了他对名利的厌恶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溪云和山鸟,建立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明诗人内心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然而,接下来却提到为浮名而引发的种种不快,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意象描绘,十里寻山与五更看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为了追求理想而付出的辛苦与孤独,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期盼与归属感,他渴望与朋友共同享受生活,回归宁静的草堂。这种对自然、友谊及宁静生活的向往,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谿云涧鸟”和“浮名事事乖”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对友谊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浮名”是什么意思?
A. 自然的美
B. 世俗的名利
C. 友谊的温暖
D. 安静的生活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享受宁静的生活?
A. 自己
B. 朋友
C. 山鸟
D. 大自然
“十里寻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疲惫
C. 无奈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世俗的厌倦与对友谊的珍视。不同的是,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景象,而皮日休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