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06:18
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
照照二仪旷,雍容风云暇。
北伐太行鼓,南整九疑驾。
笙歌兴洛川,鸣箫起秦榭。
钧天异三代,广乐非韶夏。
满堂皆人灵,列筵必羽化。
乌可循日留,兔自延月夜。
弱水时一濯,扶桑聊暂舍。
兆旬言履端,千龄八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仙聚会的壮丽场面:供桌上设立了华美的帐幕,众多仙人齐聚一堂。光辉照耀着天地之间,气氛悠然自得。北方的太行山发出战鼓声,南方则整装待发,准备出发到九疑山。笙歌在洛水边响起,箫声在秦国的楼阁中回荡。天界的音乐与古代的三代相异,盛大的乐曲并非是韶乐和夏乐。满堂的宾客都是神灵,席间的宴会必将通向羽化的境界。乌鸦是否能追随日出,兔子又能在月夜中自得其乐?弱水旁偶尔洗涤,扶桑树下暂时歇息。预兆着时间的流逝,千年的岁月如蜡烛一般。
作者介绍:孔宁子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歌风格多受道教思想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体现了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神仙聚会,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展现了对道教的热爱。
《前缓声歌》是一首富有浓厚道教色彩的诗歌,诗中描绘的神仙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开篇的“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便引入了一个神秘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天地。诗歌中运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弱水”和“扶桑”,它们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道教文化中重要的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韵律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千龄八蜡”通过对时间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不朽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疑”是指:
A. 一座山
B. 一种乐器
C. 一种神灵
D. 一种典故
“满堂皆人灵”的意思是:
A. 满堂都是人
B. 满堂都是神灵
C. 满堂都是音乐
D. 满堂都是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