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4:03
春日山行杂兴 其三
城郭心何补,烟霞迹未疏。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
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
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即使身处城郭,心中却没有多少补救之处,烟霞的踪迹也仍未消散。诗人抱着琴来到美好的地方,得酒便是自己的家。夜晚等待丹砂的火光,春天则寻访石室中的书籍。即使是幽深绝境,隐士高士也在此安居。
黄镇成,元代诗人,生活于元代中期。黄镇成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春日山行杂兴》系列诗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展现的情景和心境,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向往。诗的开头“城郭心何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失望与困惑。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而“烟霞迹未疏”则暗示了自然之美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身处城中,心却向往那清幽的自然。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琴声和美酒象征着恬淡的生活。在理想的环境中,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牵绊,享受自然和音乐所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接下来的句子“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揭示了诗人追求道教文化的倾向,他期望通过炼丹和读书来实现自我超越。“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则描绘了隐士高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即使在偏远之地,仍然有追求高尚理想的人在安居乐业,这种生活理想与诗人自己的追求形成了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对城市生活的失望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追求,传递了对理想生活与文化修养的渴望,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丹砂”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炼丹
B. 酿酒
C. 书法
D. 绘画
“城郭心何补”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什么态度?
A. 满意
B. 失望
C. 向往
D. 忽视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
A. 琵琶
B. 古筝
C. 琴
D. 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