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山行杂兴 其三

《春日山行杂兴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4:14:03

诗句

城郭心何补,烟霞迹未疏。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

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

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4:03

原文展示:

春日山行杂兴 其三
城郭心何补,烟霞迹未疏。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
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
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即使身处城郭,心中却没有多少补救之处,烟霞的踪迹也仍未消散。诗人抱着琴来到美好的地方,得酒便是自己的家。夜晚等待丹砂的火光,春天则寻访石室中的书籍。即使是幽深绝境,隐士高士也在此安居。

注释:

  • 城郭:指城市的城墙和周边地区。
  • 烟霞:指晨昏时的云雾景象,常用以描绘自然的美。
  • 抱琴:抱着琴,表示诗人有音乐之趣。
  • 胜地:美丽的地方。
  • 丹砂火:指炼丹的火,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
  • 石室:隐士的居所,通常是山中的石洞或小屋。
  • 夤缘:指沿着山路到达某地。
  • 幽绝:幽静而绝世的地方。
  • 高士:指高洁的士人或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镇成,元代诗人,生活于元代中期。黄镇成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春日山行杂兴》系列诗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展现的情景和心境,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向往。诗的开头“城郭心何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失望与困惑。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而“烟霞迹未疏”则暗示了自然之美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身处城中,心却向往那清幽的自然。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琴声和美酒象征着恬淡的生活。在理想的环境中,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牵绊,享受自然和音乐所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接下来的句子“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揭示了诗人追求道教文化的倾向,他期望通过炼丹和读书来实现自我超越。“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则描绘了隐士高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即使在偏远之地,仍然有追求高尚理想的人在安居乐业,这种生活理想与诗人自己的追求形成了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郭心何补: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失望,感到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
  2. 烟霞迹未疏:自然之美在心中留下印象,未曾淡去。
  3. 抱琴多胜地:在优美的环境中,诗人愿意抱琴吟唱。
  4. 得酒即吾庐:拥有美酒便是自己的家,强调随性与自在。
  5. 夜候丹砂火:夜晚等待炼丹的火光,追求长生不老。
  6. 春寻石室书:在春天寻找隐居的书籍,渴望文化与知识。
  7. 夤缘到幽绝:沿着山路到达幽静之处,追求隐逸生活。
  8. 高士亦巢居:隐士也在此安居,彰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部分句子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象征:琴、酒、丹砂等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隐喻:通过“烟霞”、“石室”等意象,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城市生活的失望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追求,传递了对理想生活与文化修养的渴望,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城郭: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现实生活的困扰。
  2. 烟霞:象征自然美,体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3. :象征文化与艺术,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4. :象征生活的闲适与快乐。
  5. 丹砂:象征道教文化与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6. 石室:象征隐逸与修身养性之地。
  7. 高士:象征追求理想、隐逸生活的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砂”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炼丹
    B. 酿酒
    C. 书法
    D. 绘画

  2. “城郭心何补”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什么态度? A. 满意
    B. 失望
    C. 向往
    D. 忽视

  3.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 A. 琵琶
    B. 古筝
    C. 琴
    D. 笛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李白《庐山谣》
  3.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黄镇成的此诗,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但王维更注重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出宁静与思考的深邃。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黄镇成诗集》
  4. 《元代文学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闲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濯缨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蓬莱泉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桃源径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应真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西谷 别淮上诸故人 其三 别淮上诸故人 其二 梦醅仲即答其见梦之作用杜甫梦李白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死亦瞑目 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寒水冷 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瓜结尾的成语 正容亢色 砑罗 包含诎的词语有哪些 风号雨泣 比度 鲜规之兽 橡皮钉子 门字框的字 移咨 雉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