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4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41:25
棹歌行
作者: 孔宁子 〔南北朝〕
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
上位降繁祉,元已命水嬉。
仓武戒桥梁,旄人树羽旗。
高樯抗飞帆,羽盖翳华枝。
佽飞激逸响,娟娥吐清辞。
溯洄缅无分,欣流怆有思。
仰瞻翳云缴,俯引沈泉丝。
委羽漫通渚,鲜染中填坻。
鹢鸟感江使,扬波骇冯夷。
夕影虽已西,终无期。
这首诗描绘了君子喜欢和谐的节奏,物品的丰盈等待阳光的照耀。高官显贵降下繁荣的恩泽,水流在欢快地嬉戏。仓库里的武器防备着桥梁,旄头人手中树起羽旗。高大的桅杆撑起飞帆,羽毛遮盖了华丽的枝条。飞鸟的啁啾激荡起美妙的声音,月亮下的娟娥吟唱着清丽的诗句。逆流而上却无缘相遇,欣欣向流的思绪中满是惆怅。仰望苍天云翳,俯首引泉水丝。任凭羽毛随意漂流在滩涂,鲜艳的颜色染满了中洲。鹢鸟感受到江水的召唤,激起波浪轰轰作响。尽管夕阳已西沉,却依然没有尽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对君子修身养性、自然和谐的赞美,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孔宁子,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追求。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棹歌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愈发明显。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棹歌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首联“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了君子的和谐节奏与自然的共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高樯抗飞帆”、“佽飞激逸响”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中生机勃勃的画面,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思考,特别是“溯洄缅无分,欣流怆有思”一句,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相互感应与个体的孤独感。诗人仰望云天,俯视泉水,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传达出了对生命、自然与和谐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娟娥吐清辞”中的拟人手法,使月亮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同时,意象的丰富多样,如“高樯”、“羽盖”等,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子乐和节”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喧闹的节奏
B. 喜欢和谐的节奏
C. 喜欢孤独的生活
“溯洄缅无分”中的“溯洄”指什么?
A. 顺流而下
B. 逆流而上
C. 静止不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棹歌行》在意象上更加丰富,情感上更为复杂。李白的诗歌集中在对月亮的思念,而孔宁子的诗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