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36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若有仙人居住就会闻名;水不在于深,若有龙在其中就会灵动。这就是我的陋室,只有我的品德芬芳。台阶上的苔藓变绿,窗帘外的草色显青。这里有高雅的士人谈笑往来,来访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琴,阅读经典文献。没有丝竹之音扰乱耳朵,没有繁琐的公文劳累身心。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的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可陋之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文、词俱佳而著称,政治上曾遭贬,但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作品多表现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陋室铭》创作于刘禹锡被贬之后,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高尚品德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呼应了当时社会中对士人品德与地位的思考。
《陋室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其核心思想在于“德行重于外物”。诗中通过描绘陋室的环境,来反衬出高尚的品德和知识的重要性。开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引出主题,强调名声和价值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精神世界。接着,诗人细腻的描绘了陋室的环境,苔痕、草色都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以及与之相伴的高雅人群的谈笑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文化空间。诗的后半部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境界,既没有繁杂的音乐干扰,也没有公务的烦恼,令人倍感舒适与安宁。最后以诸葛亮和扬子云的草庐作为对比,强调即使是简陋的住所,只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学识,也不应被鄙视,反而显得高尚和伟大。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刘禹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更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条件的轻视,强调内在品德与知识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陋室铭》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鸿儒”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南阳诸葛庐”主要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