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四之三)

《望江南(四之三)》

时间: 2025-04-22 14:13:06

诗句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13:06

原文展示: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白话文翻译:

我归依佛陀,弹指之间便跨越了三世。希望我能迅速达到无上的觉悟,就像佛陀在道场坐定时那样,具备智慧又充满慈悲。

注释:

  • 归依佛:表示信仰佛教,向佛陀皈依。
  • 弹指:指轻松迅速,如同指尖轻轻一弹。
  • 三祇: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教中常用的时间概念。
  • 无上觉:指最高的觉悟,即成佛。
  • 道场:佛教中修行的场所。
  • 能智又能悲:具备智慧与悲悯之心。

典故解析:

  • 三祇:佛教中的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循环与无常。
  • 无上觉:出自佛教的觉悟思想,意味着超越一切的智慧与境界。
  • 道场:佛教徒修行的地方,象征着专注与静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出的新法改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诗词作品以豪放、深邃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对佛教的信仰与思考,表达了他对觉悟的渴望,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四之三)》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向往以及对觉悟的追求。王安石以“归依佛”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接着用“弹指越三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迅速流逝与自我觉醒的急切心情。诗中“愿我速登无上觉”的愿望,展现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实现自我超越的心境。

诗的结尾“能智又能悲”尤其引人深思,智慧与悲悯的结合,表现了佛教思想中的重要理念:真正的觉悟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更是对众生的关怀与同情。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哲理性,又充满情感深度,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与思想家的复杂内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归依佛:表明诗人对佛教的信仰。
    • 弹指越三祇:形象地表达时间的瞬息万变及对觉悟的期盼。
    • 愿我速登无上觉:表达了对快速达到最高觉悟的渴望。
    • 还如佛坐道场时:渴望达到佛陀那种心境的宁静与专注。
    • 能智又能悲:强调智慧与慈悲的统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弹指”形象显示时间的迅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佛教觉悟的追求,既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需求,又体现了对他人关怀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智慧与觉悟。
  • 三祇:象征时间的无常与循环。
  • 道场:象征修行的圣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三祇”指的是哪三个时间? a) 过去、现在、未来
    b) 生、老、病、死
    c) 春、夏、秋、冬
    d) 天、地、人

  2. 诗中“能智又能悲”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个人的智慧
    b) 对众生的悲悯
    c) 智慧与慈悲的结合
    d) 追求名利

  3. 诗中“归依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佛教的否定
    b) 对佛教的信仰与追求
    c) 对世俗的珍视
    d) 对道教的向往

答案:

  1. a) 过去、现在、未来
  2. c) 智慧与慈悲的结合
  3. b) 对佛教的信仰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 《静夜思》李白: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哲理与宗教信仰,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相思·其一 玉阶怨 将进酒 行路难·其三 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一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一 桃源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兑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号坎 明堂 行字旁的字 包含殁的词语有哪些 留待 同字框的字 虫字旁的字 补过饰非 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憆的词语有哪些 区区小事 安土重迁 亢心憍气 涉水登山 徵名责实 侪民 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