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7:34
千秋岁引·秋景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在寒冷的别馆里,敲击着寒砧,孤零零的城池传来画角的声音,一片秋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归来的燕子从海上飞回,南来的大雁则在沙滩上降落。
楚台的风,庾楼的月,仿佛就像昨天一样。
无奈被名利所束缚,无奈被情感所困扰!
可惜那风流的心情总是显得闲暇而无所事事!
当初我曾在华表下留下了轻松的话语,而如今却误了我在秦楼的约定。
在梦的边缘,酒醒之后,思绪纷纷浮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用主义,倡导新法,影响深远。其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千秋岁引·秋景》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诗中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名利与爱情的思考,深刻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千秋岁引·秋景》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其引发的感慨。开头用“别馆寒砧,孤城画角”描绘出一幅冷清的画面,既是对孤独的体现,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秋声渐起,燕子与大雁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诗中反复提到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对名利与情感的无助与思考。“可惜风流总闲却”一语,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往日风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诗的最后,诗人酒醒后的思量,充满了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王安石卓越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名利与爱情的无奈与迷惘。它揭示了在追求名利的同时,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秋天的冷清,更能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寒砧”象征什么?
“东归燕”和“南来雁”分别代表什么?
诗中“可惜风流总闲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