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枝三首 其二

《竹枝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9 22:34:47

诗句

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2:34:47

诗词名称: 竹枝三首 其二

作者: 奕绘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


白话文翻译:

在苎罗村的东边与西边,湖水的光辉映照着越地女子低垂的发髻。
那道人并不以香奁为体,仍与殷动一起唱着竹枝曲。


注释:

  • 苎罗: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制作织物。
  • 越鬟:指的是越地的女子,"鬟"指的是发髻。
  • 道人:道教的修行者。
  • 香奁:盛放香料的盒子,象征着华丽和奢侈。
  • 殷动:可能是指一位歌唱者或乐师,名字或称谓。

典故解析:

  • 竹枝曲: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常用竹竿的轻快旋律来表达生活的快乐与情感的抒发。它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表现轻松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社会背景是盛行的民间文化与道教思想,诗人通过描写乡村风光与日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诗歌鉴赏:

《竹枝三首 其二》以简约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苎罗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诗的开头两句“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生动地勾勒出村庄两侧的苎罗植物,以及湖面上闪烁的光辉映照着越地女子的优美形象。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使得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一句,将道士这一形象与传统的华美奢靡的香奁形成对比,强调了道教的简朴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道人与殷动的歌唱,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传统文化的追求。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视角与深邃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苎罗村东苎罗西:描述村庄的地理位置,展现出一种田园气息。
  2. 湖光照见越鬟低:湖面的光辉映照着女子的发髻,传达出一种美丽的画面。
  3. 道人不作香奁体:道人不追求奢华的装饰,表现出一种清净与道义。
  4. 尚与殷动唱竹枝:道人依然与殷动一起唱竹枝曲,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人与香奁对比,强调简朴生活的美。
  • 对仗:前两句“苎罗村东苎罗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赞美,强调简朴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苎罗:象征着质朴与自然。
  • 湖光:代表着自然的美与宁静。
  • 越鬟: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 道人:象征着道教文化的追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汉地
    B. 越地
    C. 齐地
    D. 吴地

  2. “道人不作香奁体”的意思是: A. 道士喜欢奢华
    B. 道士追求简朴
    C. 道士与香奁无关
    D. 道士与香奁相似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山脉
    B. 湖泊
    C. 森林
    D. 田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白居易的作品,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竹枝词》(李白):同样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村居》(高鼎):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主题和情感与《竹枝三首》相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登龟山望海潮 竹溪寺 归度仙霞岭 游真祺观 登真州古光孝禅寺塔 读史 秋风别意 蚤起 遣意 夜泊露筋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心难测 隹字旁的字 一言九鼎 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刀豆 指矢天日 出门子 蓄鋭 户字头的字 包含曲的成语 原畴 枕戈待旦 反犬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计结尾的成语 阁楼 包含肌的成语 走马章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