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2:56
满江红 景忠烈公祠
作者: 王策 〔清代〕
铁骑南来,哭城上毛人声歇。
东阙下绯袍光射,星流日烈。
利刃先褫榆木魄,丹心长护金山月。
看宫中精爽动如生,英风切。
大事去,雠难雪。
遗像在,冤难灭。
信成仁取义,一毫无缺。
骨碎难归柴市齿,肉靡剩宝溅衣血。
幸崇祠还近革除君,遗宫阙。
骑兵自南方赶来,城上哀哭的声音逐渐消失。
东阙下绯袍闪耀着光芒,星辰流转,烈日高照。
利刃削去榆木的灵魂,赤诚之心永远守护金山的明月。
看宫中英俊的风采如生动般涌现,英气逼人。
大事已去,仇恨难以消除。
遗留的画像依然在,冤屈难以抹去。
信奉仁义之道,一点也不缺。
骨头破碎难以再归,肉体也难剩下宝贵的血迹。
庆幸的是,崇祠依旧,接近改良君主,遗留的宫阙。
王策,清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气吞山河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满江红》创作于清朝,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先烈的追思与铭记,同时也反映了国人对亡国之痛的无奈与愤慨。
《满江红 景忠烈公祠》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即以“铁骑南来”引入,描绘出战火纷飞、悲鸣四起的场景,体现了对战争的强烈反感。紧接着,诗人通过“绯袍光射,星流日烈”的描写,展现出国家荣耀与崇高理想的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
“利刃先褫榆木魄,丹心长护金山月”一句,深刻表达了对忠诚与英勇的赞美,诗人将忠贞的心与理想的追求相结合,展示出对牺牲的崇高敬意。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历史的追思,又有对未来的期盼,表现出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诗中提到“幸崇祠还近革除君”,既传达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表现出诗人心中对于正义与仁义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铿锵有力,是清代诗歌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铁骑南来,哭城上毛人声歇。
描绘铁骑南下带来的战争气息,哀悼的声音逐渐消失,表明战争的结束与悲痛的留存。
东阙下绯袍光射,星流日烈。
描绘权力中心的辉煌,象征着荣耀与尊贵的对比。
利刃先褫榆木魄,丹心长护金山月。
以“利刃”象征战争的残酷,“丹心”则代表忠诚,表达对英雄的情感。
看宫中精爽动如生,英风切。
描绘宫中英俊气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英气。
大事去,雠难雪。
表达对过去事件的无奈之感,仇恨难以抹去。
遗像在,冤难灭。
说明历史的冤屈依然存在,难以忘怀。
信成仁取义,一毫无缺。
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诗人对理想的坚持。
骨碎难归柴市齿,肉靡剩宝溅衣血。
描述牺牲的惨烈,生与死的对比。
幸崇祠还近革除君,遗宫阙。
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崇祠象征着对英烈的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崇高信仰,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与悲壮的英雄情怀。
“铁骑南来”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使者
B. 战争的骑兵
C. 商贾的队伍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丹心”指的是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财富
答案:B
“大事去,雠难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无所谓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