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8:24
百工皆圣作,惟医有书传。
绪余起人死,妙处实通天。
邹子本淮海,弱龄加讨研。
岐扁逢卷中,遂知百病先。
往岁游京室,公侯纷荐延。
国工不敢妒,遣儿求执鞭。
晚弃本州役,青衫鬓萧然。
临衢开大肆,旁午送金钱。
嗣子颇不凡,文场早周旋。
行期拾青紫,善积神所怜。
这首诗表达了对医者邹放的赞美。所有的工匠都是圣贤之作,但只有医生的技艺能通过书籍流传下来。医生的职责是救人于生死之间,他们的医术真是通天之妙。邹放出生于淮海,自幼刻苦学习医术。他在书中找到了岐伯和扁鹊的智慧,从而先知百病。往年他在京城游历,获得了众多公侯的推荐。即使是国医也不敢嫉妒他,派儿子来求教。后来他辞去了家乡的官职,身穿青衫,白发苍苍。如今在繁华的街头开了大药铺,午后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的儿子也不凡,在文场上颇有作为。行期内他名利双收,积累了神灵的眷顾。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婉约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他的词风清丽脱俗,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医术得到重视,医者的地位逐渐提高。诗人通过赞美邹放的医术与德行,反映出对医者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对社会风气的积极评价。
整首诗以邹放的医术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从学习到成就的过程,展现了医者的艰辛与奉献。诗中通过对比“百工”和“医者”,强调了医者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邹放自幼刻苦学习,能够从经典中获得智慧,展现了他对医学的热爱与追求。在京城获得公侯的推荐,说明他的才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最后,诗中提到他辞去官职,选择开药铺,体现了他对职业的坚守与对患者的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医者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人文关怀的践行者。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医者邹放的医术及其为人,体现了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医者的崇敬,强调了医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奉献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
邹放是在哪个地区出生的?
诗中提到的岐扁指的是哪两位著名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