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日登鳌柱山望海

《夏日登鳌柱山望海》

时间: 2025-05-07 17:13:42

诗句

鳌柱崚嶒镇越州,孤城千仞俯危楼。

忽惊溟渤天垂尽,始信东南地半浮。

岛屿遥连云日险,波涛不尽古今愁。

一竿且罢任公钓,更拟乘槎万里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3:42

原文展示:

鳌柱崚嶒镇越州,孤城千仞俯危楼。
忽惊溟渤天垂尽,始信东南地半浮。
岛屿遥连云日险,波涛不尽古今愁。
一竿且罢任公钓,更拟乘槎万里游。

白话文翻译:

在鳌柱山的崚嶒之上,俯瞰越州的孤城,山高千仞,危楼耸立。
忽然惊觉沧海天际似乎低垂,才相信东南的土地犹如半浮于水面。
遥远的岛屿与云天相连,波涛汹涌无尽,令人古往今来的愁绪难以平息。
抛下钓竿任凭公子钓鱼,心中更想乘着木筏游遍万里。

注释:

  • 鳌柱:指的是鳌柱山,地名。
  • 崚嶒:形容山势险峻高耸。
  • 孤城千仞:指孤独的城池高耸入云,形容其巍峨。
  • 溟渤:指大海,溟指深海,渤指渤海。
  • :这里指的是漂浮的感觉,暗示地势的险峻和海的深邃。
  • :指木筏,用于水上漂流。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公钓”可理解为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疆,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夏日,诗人登上鳌柱山,俯瞰海景,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夏日登鳌柱山望海》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景观和抒发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篇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鳌柱山的高耸和孤城的巍峨,展现出一种无畏的气势。接着,诗人忽然被无边的海景所震撼,感受到地与天的交融,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通过“岛屿遥连云日险”,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隐喻人生的艰难与遥远的理想。

“波涛不尽古今愁”一句,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似乎在感慨人类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与愁苦。最后“任公钓”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放下,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追求自由的心态。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壮美的自然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显示了诗人的广阔视野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鳌柱山的雄伟与孤城的巍峨,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 第二联通过对海平面低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震撼与对地理位置的感悟。
    • 第三联中,遥远的岛屿与波涛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人类的烦恼。
    •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现实的放下。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夸张,如“孤城千仞”,增强了景象的宏伟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阐述了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柱:象征着高耸的山峰和坚韧的精神。
  • :隐喻历史的深邃和人生的波折。
  • 孤城:象征孤独与坚韧。
  • 钓竿:代表世俗生活的放下和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鳌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高山
    B. 河流
    C. 大海
    D. 草原

  2. “波涛不尽古今愁”中的“古今”指的是? A. 过去与现在
    B. 东西方
    C. 城市与乡村
    D. 诗人与读者

  3. 诗人最想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感慨,强调孤独与苍凉。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韩疆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鸟夜啼 征招 题杨冠卿客亭类稿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题华亭钱参园池 送王德和提举淮东 坐上和约斋 寄上张参政 过桐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渊长 布展 支字旁的字 变幻无穷 张勋 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造谋布阱 火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出头之日 阳燧樽 龃龉不入 无二 尸字头的字 瓜字旁的字 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否极泰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