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6:03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王安石
岁熟田家乐,秋风客自悲。
茫茫曲城路,归马日斜时。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在田间欢快地忙碌,而远道而来的旅客却感到一丝悲凉。在漫长曲折的城路上,天色渐晚,归家的马匹也显得有些疲惫。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秋风”与“归马”的意象,传递了一种秋天的萧瑟与归乡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之,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以其深厚的诗文功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推动了“ New Policies”的实施,主张改革政治与经济。他的诗歌以清新、流畅、富有哲理而闻名。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在政治改革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徘徊时期。此时的他常常旅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孤独感,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的反映。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收与旅客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第一句“岁熟田家乐”描绘了秋天的丰收,农民们在田间欢声笑语,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而“秋风客自悲”则转向了旅者的孤独与悲凉,表现出在丰收的喜悦中,仍然有一些人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幸福。接下来的句子“茫茫曲城路”描绘了归程的艰辛与漫长,给人一种疲惫的感觉,而“归马日斜时”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渴望,形成了对比与反思。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丰收的欣喜与个人孤独的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王安石的《秣陵道中口占二首》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春天的景象
B. 丰收的田野与孤独的旅程
C. 冬天的严寒
“茫茫曲城路”中的“茫茫”意指什么?
A. 丰收的希望
B. 路途的遥远与迷茫
C. 旅途的快乐
诗中提到的“归马”象征着什么?
A. 农田
B. 归家的愿望与疲惫
C. 旅行的乐趣
杜甫的《春望》与王安石的《秣陵道中口占二首》都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的人情世态,但杜甫更注重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遭遇,而王安石则通过对比表现个人的孤独与丰收的喜悦,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