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时间: 2025-04-30 20:35:23

诗句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23

原文展示: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作者:王安石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良宰相的赞美与对政治无为的无奈。白下有位贤明的宰相,他的歌声如同美丽的紫芝一样动人。他对百姓的欺凌无法忍受,因此在治理上采取了无为的态度。风光明媚的夜晚,谁能与我共赏?我也怀念这片江山。醉酒后,粉墙上沾染了墨迹,心中怅然,发现青苔在滋长。

注释:

  • 白下:指的是白下(即白下区,今南京)的地方。
  • 贤宰:贤明的宰相。
  • 紫芝:紫芝是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 民欺:指的是百姓受到欺压。
  • 县治:指的是地方政府的治理。
  • 无为:无为而治,指的是不干预百姓生活的治理方式。
  • 风月:指自然的美景。
  • 怊怅:感到惆怅、惋惜。
  • 绿苔滋:青苔在墙上滋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新法的实施,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民众的福祉。王安石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内容常涉及政治、社会和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看作是王安石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反思和感慨。作为一位在北宋政治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人民生计的关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是一首蕴含深情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政治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贤良宰相的敬仰和对无为治国的无奈。开头两句“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用优美的比喻,赞美了宰相的才能与品德,歌声如同紫芝般美丽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接下来的“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忧虑,贤宰虽有才华,但面对民众的疾苦和政治的无为,诗人的心中难免生出惆怅与无奈。

后半部分“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风月的美丽无人共享,江山的壮丽也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最后一句“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则以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全诗通过对宰相的赞美与对治国理念的反思,展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与人文情怀,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下有贤宰:描述了一个贤明的宰相在白下地区治理。
    2. 能歌如紫芝:通过“紫芝”比喻宰相的才华,暗示其德才兼备。
    3. 民欺自不忍:宰相对百姓受欺负的态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4. 县治本无为:宰相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反映出对治理的无奈。
    5. 风月谁同赏:表达了孤独感,风景美好却无人共赏。
    6. 江山我亦思:怀念故土的壮丽与美好。
    7. 粉墙侵醉墨:描绘醉酒后的情景,墙上沾染了墨迹。
    8. 怊怅绿苔滋:青苔滋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能歌如紫芝”,将宰相的歌声比作美丽的花朵,生动形象。
    • 对比:诗中将宰相的才华与政治现实的无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贤宰的赞美与对政治无为的反思,表达了王安石对理想治理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意象分析:

  • 贤宰:象征理想的政治人物,代表着对公正与治理的追求。
  • 紫芝:象征美好与才华,寓意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绿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惆怅,暗示着无常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安石的《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的赞美
    B. 对贤宰的敬仰与政治无为的无奈
    C. 对个人的生活感慨
    D. 对历史的反思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紫芝”象征着_____

  3. 判断题:诗中“风月谁同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想念。(对/错)

答案

  1. B
  2. 美好与才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政治与治理,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生活困境。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与思想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月十三日举一子 王维画孟浩然骑驴图 南丰道中 溪上偶成二首 其一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孺子二首 其一 七里滩 其一 春日怀所知 其二 遣意 其一 村舍即事 忆浣花泛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凵字底的字 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误认颜标 镸字旁的字 偿死 文质斌斌 包含孱的词语有哪些 重岩叠嶂 池沼 马足龙沙 矢字旁的字 实话 节期 恍如梦寐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